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0-19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2 应用价值 | 第12-13页 |
1.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3-16页 |
1.3.1 国内相关研究及发展趋势 | 第13-15页 |
1.3.2 国外相关研究及发展趋势 | 第15-16页 |
1.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案 | 第16-17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1.4.2 研究方案 | 第16-17页 |
1.5 创新与不足 | 第17-19页 |
1.5.1 创新之处 | 第17-18页 |
1.5.2 不足之处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初中生绿色发展理念的依据与界定 | 第19-26页 |
2.1 初中生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依据 | 第19-20页 |
2.1.1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1.2 生态文明理论 | 第20页 |
2.1.3 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 | 第20页 |
2.2 初中生绿色发展理念的教育内涵 | 第20-22页 |
2.2.1 环保意识 | 第21页 |
2.2.2 节约意识 | 第21-22页 |
2.2.3 可持续意识 | 第22页 |
2.2.4 效能意识 | 第22页 |
2.3 初中生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目标 | 第22-26页 |
2.3.1 绿色学习 | 第23页 |
2.3.2 绿色饮食 | 第23-24页 |
2.3.3 绿色出行 | 第24页 |
2.3.4 绿色穿戴 | 第24-25页 |
2.3.5 绿色课余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绿色发展理念教育的现状与缺失——以信阳市为例 | 第26-38页 |
3.1 初中生绿色发展理念教育内涵的培养现状 | 第26-29页 |
3.1.1 学生认知绿色发展理念情况 | 第26-28页 |
3.1.2 教师讲授绿色发展理念情况 | 第28-29页 |
3.1.3 家长示范绿色发展理念情况 | 第29页 |
3.2 初中生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现状 | 第29-35页 |
3.2.1 绿色学习状况 | 第29-30页 |
3.2.2 绿色饮食状况 | 第30-31页 |
3.2.3 绿色出行状况 | 第31-32页 |
3.2.4 绿色穿戴状况 | 第32-33页 |
3.2.5 绿色课余状况 | 第33-35页 |
3.3 初中思想品德课绿色发展理念教育的缺失情况 | 第35-38页 |
3.3.1 教材中绿色发展理念内容不丰富 | 第36页 |
3.3.2 教师绿色发展理念整体水平不高 | 第36页 |
3.3.3 针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课堂创新不足 | 第36-37页 |
3.3.4 学校绿色生活管理不完善 | 第37页 |
3.3.5 非正式群体绿色发展理念不浓厚 | 第37页 |
3.3.6 家庭绿色发展理念教育实效不佳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绿色发展理念的渗透策略 | 第38-49页 |
4.1 深度发掘绿色发展理念教育内容 | 第38-39页 |
4.1.1 教师拓延绿色发展理念内容 | 第38-39页 |
4.1.2 学生开展绿色发展理念科研 | 第39页 |
4.2 提升教师绿色发展理念水平 | 第39-42页 |
4.2.1 增强教师绿色发展理念素养 | 第40-41页 |
4.2.2 教师注重教学中的示范带动 | 第41-42页 |
4.3 针对绿色发展理念课堂创新的原则 | 第42-46页 |
4.3.1 整体性原则 | 第43页 |
4.3.2 差异性原则 | 第43-44页 |
4.3.3 激励原则 | 第44页 |
4.3.4 主体原则 | 第44-45页 |
4.3.5 示范原则 | 第45页 |
4.3.6 体验原则 | 第45-46页 |
4.4 完善学校绿色生活管理 | 第46页 |
4.5 以学生意见领袖为桥梁提升非正式群体绿色发展理念水平 | 第46-47页 |
4.6 联络家长营造绿色发展理念家庭教育环境 | 第47-49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| 第54-55页 |
附录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