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 中性点接地方式在国内外的发展和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1 中性点接地方式在国外的发展和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中性点接地方式在国内的发展和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不同接地方式的比较 | 第14-18页 |
2.1 青海地区光伏电站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现状 | 第14页 |
2.2 不同接地方式的比较 | 第14-17页 |
2.2.1 过电压与绝缘水平 | 第15页 |
2.2.2 供电可靠性 | 第15-16页 |
2.2.3 通讯干扰 | 第16页 |
2.2.4 人身安全 | 第16页 |
2.2.5 系统发展的可能性 | 第16-17页 |
2.3 小结 | 第17-18页 |
第3章 低电阻接地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| 第18-31页 |
3.1 低电阻常见接入方式 | 第18页 |
3.2 光伏电站常见接线方式 | 第18-20页 |
3.3 Z型接地变压器 | 第20-22页 |
3.4 输电线路的电容电流 | 第22-24页 |
3.5 低电阻接地系统相电流短路计算 | 第24-25页 |
3.5.1 Z型接地变压器相电流短路计算 | 第24页 |
3.5.2 无功补偿相电流短路计算 | 第24-25页 |
3.5.3 汇集线路相电流短路计算 | 第25页 |
3.6 低电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零序短路计算 | 第25-30页 |
3.6.1 Z型接地变压器的零序短路电流计算 | 第26-28页 |
3.6.2 输电线路的零序短路电流计算 | 第28-30页 |
3.7 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4章 低电阻接地系统保护配置及整定原则 | 第31-40页 |
4.1 低电阻接地系统常见保护配置 | 第31-32页 |
4.2 主升压变压器保护整定原则 | 第32-34页 |
4.2.1 主升压变压器差动保护整定 | 第32-33页 |
4.2.2 主升压变压器低后备保护整定 | 第33页 |
4.2.3 主升压变压器高后备保护整定 | 第33-34页 |
4.3 接地变压器保护整定原则 | 第34-35页 |
4.4 无功补偿装置保护整定原则 | 第35-37页 |
4.5 光伏汇集线路保护整定原则 | 第37-39页 |
4.6 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5章 低电阻接地系统保护整定实例 | 第40-61页 |
5.1 整定实例的相关参数数据 | 第40-42页 |
5.2 整定实例的短路电流计算 | 第42-48页 |
5.2.1 各元件电气参数计算: | 第42-43页 |
5.2.2 相间短路电流计算 | 第43-46页 |
5.2.3 接地故障零序短路电流计算 | 第46-48页 |
5.3 整定实例的保护整定 | 第48-58页 |
5.3.1 相电流保护整定计算 | 第48-54页 |
5.3.2 零序电流保护整定计算 | 第54-58页 |
5.4 相关注意事项 | 第58-60页 |
5.4.1 多级光伏电站上下级中性点设备选择与配合问题 | 第58页 |
5.4.2 接地变压器零序CT选择问题 | 第58-59页 |
5.4.3 双回线并网时保护出口的改进 | 第59页 |
5.4.4 双回线并网时互感对零序电流保护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5.5 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9页 |
6.1 结论 | 第61页 |
6.2 展望 | 第61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