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膨胀石墨膨胀模型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2 可膨胀石墨的理论基础 | 第14-21页 |
2.1 石墨概述 | 第14-15页 |
2.2 可膨胀石墨概述 | 第15-21页 |
2.2.1 可膨胀石墨的结构 | 第15-16页 |
2.2.2 可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 | 第16-17页 |
2.2.3 可膨胀石墨的应用研究 | 第17-19页 |
2.2.4 膨胀石墨毫米波/红外衰减机理 | 第19-21页 |
3 可膨胀石墨的制备及表征 | 第21-36页 |
3.1 实验原材料和设备 | 第21页 |
3.2 实验步骤 | 第21-22页 |
3.3 实验最佳工艺参数的选择 | 第22-26页 |
3.3.1 反应最佳用量的选择 | 第22-24页 |
3.3.2 反应最佳工艺的选择 | 第24页 |
3.3.3 干燥最佳工艺的选择 | 第24-25页 |
3.3.4 可膨胀石墨膨胀体积的测量 | 第25-26页 |
3.4 可膨胀石墨及膨胀石墨的结构表征 | 第26-34页 |
3.4.1 X射线衍射分析 | 第26-28页 |
3.4.2 SEM扫描电镜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4.3 FTIR红外光谱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4.4 TG/DSC热分析 | 第31-3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4 可膨胀石墨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| 第36-44页 |
4.1 热分析动力学理论 | 第36-38页 |
4.1.1 FWO法 | 第38页 |
4.1.2 KAS法 | 第38页 |
4.2 热分析测试 | 第38-40页 |
4.2.1 测试仪器 | 第38页 |
4.2.2 样品测试 | 第38页 |
4.2.3 测试结果 | 第38-40页 |
4.3 实验数据分析 | 第40-43页 |
4.3.1 计算方法 | 第40-42页 |
4.3.2 结果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5 可膨胀石墨高温膨胀机理及膨胀模型 | 第44-53页 |
5.1 Griffith crack微孔破裂理论 | 第44-48页 |
5.2 可膨胀石墨的膨胀模型 | 第48-51页 |
5.2.1 能量守恒方程 | 第48页 |
5.2.2 质量守恒方程 | 第48-49页 |
5.2.3 方程求解 | 第49-51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6 可膨胀石墨在抗红外/毫米波发烟剂的应用 | 第53-63页 |
6.1 烟幕组分的选择 | 第53-54页 |
6.1.1 红外活性物质 | 第53页 |
6.1.2 能量供给剂 | 第53-54页 |
6.1.3 燃速调节剂 | 第54页 |
6.1.4 可膨胀石墨的选择 | 第54页 |
6.2 烟幕配方的初步确定 | 第54-55页 |
6.2.1 燃烧实验 | 第54-55页 |
6.3 烟幕配方的优化 | 第55-59页 |
6.3.1 因子、水平及正交表的选择 | 第55-56页 |
6.3.2 实验方案及结果 | 第56-57页 |
6.3.3 数据分析与讨论 | 第57-59页 |
6.4 抗红外/毫米波复合发烟剂外场测试 | 第59-62页 |
6.4.1 实验准备 | 第59-60页 |
6.4.2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60-62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7 结束语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附录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