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研究综述 | 第13-30页 |
1.1 心理学对死亡的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1.1 死亡的学术定义 | 第13页 |
1.1.2 死亡意识 | 第13-14页 |
1.1.3 死亡态度 | 第14页 |
1.1.4 死亡焦虑和死亡恐惧 | 第14-15页 |
1.2 死亡凸显的综述 | 第15-20页 |
1.2.1 死亡凸显的起源 | 第15-16页 |
1.2.2 恐惧管理理论基本观点 | 第16页 |
1.2.3 恐惧管理理论的焦虑缓冲器假设 | 第16-18页 |
1.2.4 恐惧管理理论的死亡凸显假设 | 第18页 |
1.2.5 死亡凸显的实验操作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2.6 死亡凸显的相关研究 | 第19-20页 |
1.3 文化世界观的综述 | 第20-21页 |
1.3.1 文化世界观的定义 | 第20页 |
1.3.2 恐惧管理理论中文化世界观防御机制 | 第20页 |
1.3.3 文化世界观防御的测量 | 第20-21页 |
1.4 捐助意愿的综述 | 第21-23页 |
1.4.1 捐助意愿的定义 | 第21页 |
1.4.2 捐助的理论解释 | 第21-23页 |
1.4.4 捐助的相关研究 | 第23页 |
1.5 领悟社会支持的综述 | 第23-27页 |
1.5.1 社会支持定义 | 第23-24页 |
1.5.2 社会支持理论 | 第24-25页 |
1.5.3 社会支持种类 | 第25-26页 |
1.5.4 领悟社会支持的概念 | 第26页 |
1.5.5 领悟社会支持的测量方法 | 第26-27页 |
1.6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7页 |
1.7 研究假设 | 第27-30页 |
第二章 实验一:死亡凸显对捐助意愿的影响 | 第30-37页 |
2.1 预实验 | 第30-32页 |
2.1.1 预实验目的 | 第30页 |
2.1.2 预实验研究方法 | 第30-31页 |
2.1.3 预实验结果 | 第31-32页 |
2.1.4 预实验结果讨论 | 第32页 |
2.2 实验一 | 第32-37页 |
2.2.1 实验目的 | 第32-33页 |
2.2.2 实验方法 | 第33-34页 |
2.2.3 实验结果 | 第34-36页 |
2.2.4 实验结果讨论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实验二:文化世界观防御的中介作用 | 第37-45页 |
3.1 实验目的 | 第37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37-38页 |
3.2.1 实验设计 | 第37页 |
3.2.2 被试选取 | 第37页 |
3.2.3 实验材料 | 第37-38页 |
3.2.4 实验过程 | 第38页 |
3.3 实验结果 | 第38-44页 |
3.3.1 文化世界观防御材料有效性检验 | 第38-39页 |
3.3.2 文化世界观防御在凸显组与控制组间的差异 | 第39-41页 |
3.3.3 文化世界观防御与捐助意愿的关系 | 第41页 |
3.3.4 文化世界观防御的中介效应分析 | 第41-44页 |
3.4 实验结果讨论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实验三: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| 第45-49页 |
4.1 实验目的 | 第45页 |
4.2 实验方法 | 第45-46页 |
4.2.1 实验设计 | 第45页 |
4.2.2 被试选取 | 第45页 |
4.2.3 实验材料 | 第45-46页 |
4.2.4 实验过程 | 第46页 |
4.3 实验结果 | 第46-48页 |
4.3.1 死亡凸显、领悟社会支持以及捐助意愿的相关关系 | 第46页 |
4.3.2 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| 第46-48页 |
4.4 实验结果讨论 | 第48-49页 |
第五章 实验四:死亡凸显对捐助意愿影响的心理机制 | 第49-54页 |
5.1 实验目的 | 第49页 |
5.2 实验方法 | 第49-50页 |
5.2.1 实验设计 | 第49页 |
5.2.2 被试选取 | 第49页 |
5.2.3 实验材料 | 第49页 |
5.2.4 实验过程 | 第49-50页 |
5.3 实验结果 | 第50-53页 |
5.4 实验结果讨论 | 第53-54页 |
第六章 分析与讨论 | 第54-58页 |
6.1 死亡凸显与捐助行为关系的讨论 | 第54-55页 |
6.2 死亡凸显、捐助行为与文化世界观防御关系的讨论 | 第55-56页 |
6.3 死亡凸显、捐助行为与领悟社会支持关系的讨论 | 第56页 |
6.4 死亡凸显对捐助意愿影响的心理机制的讨论 | 第56-58页 |
第七章 总结 | 第58-60页 |
7.1 结论 | 第58页 |
7.2 研究意义 | 第58-59页 |
7.3 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5页 |
附录 | 第65-74页 |
后记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