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项目风险管理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3 国内对于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状况 | 第14页 |
1.2.4 国内对于NEC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NEC工程施工合同概述 | 第17-22页 |
2.1 NEC合同简介 | 第17-18页 |
2.2 NEC工程施工合同的主要合同形式分析 | 第18-19页 |
2.3 NEC合同与FIDIC合同中承包商风险比较 | 第19-2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NEC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下国际工程风险管理理论 | 第22-38页 |
3.1 风险概述 | 第22-23页 |
3.1.1 风险定义 | 第22页 |
3.1.2 风险的特性 | 第22-23页 |
3.2 风险管理概述 | 第23页 |
3.3 国际工程项目概述 | 第23-25页 |
3.3.1 国际项目的含义 | 第23-24页 |
3.3.2 国际工程项目的特点 | 第24-25页 |
3.4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类型 | 第25-30页 |
3.4.1 政治风险 | 第25-26页 |
3.4.2 经济风险 | 第26-27页 |
3.4.3 法律和社会环境风险 | 第27页 |
3.4.4 自然风险 | 第27-28页 |
3.4.5 技术风险 | 第28页 |
3.4.6 承包商管理方面的风险 | 第28-29页 |
3.4.7 合同参与者的风险 | 第29-30页 |
3.5 风险识别 | 第30-32页 |
3.5.1 风险识别定义 | 第30页 |
3.5.2 风险识别的原则 | 第30页 |
3.5.3 风险识别方法 | 第30-32页 |
3.6 风险估计 | 第32-33页 |
3.6.1 风险估计概述 | 第32页 |
3.6.2 风险估计方法 | 第32-33页 |
3.7 风险评价 | 第33-35页 |
3.7.1 风险评价内容 | 第33-34页 |
3.7.2 风险评价方法 | 第34-35页 |
3.8 风险应对 | 第35-37页 |
3.8.1 风险应对概述 | 第35-36页 |
3.8.2 风险应对方法 | 第36-37页 |
3.9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NEC工程施工合同项目风险评价模型 | 第38-50页 |
4.1 风险评价方法 | 第38-47页 |
4.1.1 粗糙集理论 | 第38-41页 |
4.1.2 支持向量机理论 | 第41-47页 |
4.2 风险评价模型 | 第47-49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5章 NEC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下案例分析 | 第50-61页 |
5.1 基于RS-SVM模型的NEC合同下国际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| 第50-57页 |
5.1.1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| 第50-51页 |
5.1.2 研究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| 第51-53页 |
5.1.3 数据资料指标量化 | 第53-56页 |
5.1.4 支持向量机评价 | 第56-57页 |
5.2 NEC合同条件下国际工程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| 第57-60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6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