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0页 |
1.1 食用菌菌糠 | 第11-12页 |
1.1.1 食用菌菌糠简介 | 第11页 |
1.1.2 食用菌菌糠的高效利用 | 第11-12页 |
1.2 微生物菌肥 | 第12-14页 |
1.2.1 微生物肥简介 | 第12-13页 |
1.2.2 微生物菌肥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1.3 盐碱土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1.3.1 盐碱土简介 | 第14页 |
1.3.2 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土 | 第14页 |
1.3.3 盐碱土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1.3.3.1 植物修复 | 第15页 |
1.3.3.2 动物修复 | 第15页 |
1.3.3.3 微生物修复 | 第15-16页 |
1.4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| 第16-19页 |
1.4.1 重金属污染简介及现状 | 第16页 |
1.4.2 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| 第16-19页 |
1.4.2.1 土壤淋洗 | 第17页 |
1.4.2.2 化学固定 | 第17-18页 |
1.4.2.3 植物修复 | 第18页 |
1.4.2.4 微生物修复 | 第18-19页 |
1.5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本课题研究意义 | 第19页 |
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菌糠菌肥在修复滨海新区盐碱土壤中的应用研究 | 第20-63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0-23页 |
2.1.1 实验菌株 | 第20-21页 |
2.1.2 供试土壤 | 第21页 |
2.1.3 供试作物 | 第21页 |
2.1.4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21-22页 |
2.1.5 主要实验试剂 | 第22-23页 |
2.1.6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 | 第23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3-28页 |
2.2.1 菌糠菌肥制备 | 第23-24页 |
2.2.2 盆栽试验 | 第24页 |
2.2.3 取样和分析 | 第24-28页 |
2.2.3.1 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总N含量 | 第25-26页 |
2.2.3.2 土壤Pi连续提取 | 第26页 |
2.2.3.3 土壤K连续提取 | 第26-27页 |
2.2.3.4 植物样品消化 | 第27页 |
2.2.3.5 磷钼蓝法测定可溶磷 | 第27-28页 |
2.2.3.6 数据分析 | 第28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8-62页 |
2.3.1 菌糠菌肥对土壤无机氮组分的影响 | 第28-35页 |
2.3.1.1 菌糠菌肥对土壤铵态氮的影响 | 第28-33页 |
2.3.1.2 菌糠菌肥对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2.3.2 菌糠菌肥对土壤Pi组分的影响 | 第35-47页 |
2.3.2.1 菌糠菌肥对不稳定态Pi的影响 | 第36-40页 |
2.3.2.2 菌糠菌肥对亚稳态Pi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2.3.2.3 菌糠菌肥对稳定态Pi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2.3.2.4 菌糠菌肥对土壤Pi组分间线性关系的影响 | 第44-47页 |
2.3.3 菌糠菌肥对土壤K组分的影响 | 第47-58页 |
2.3.3.1 菌糠菌肥对速效钾的影响 | 第47-51页 |
2.3.3.2 菌糠菌肥对非置换性钾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2.3.3.3 菌糠菌肥对结构性钾的影响 | 第53-56页 |
2.3.3.4 菌糠菌肥对土壤K组分间线性关系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2.3.4 菌糠菌肥对植物生长和营养吸收的影响 | 第58-62页 |
2.3.4.1 菌糠菌肥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2.3.4.2 菌糠菌肥对植物N、P、K吸收的影响 | 第59-62页 |
2.4 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三章 解磷酵母Pichia farinosa FL7的解磷机理研究 | 第63-74页 |
3.1 实验材料 | 第63-65页 |
3.1.1 实验菌株 | 第63页 |
3.1.2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63-64页 |
3.1.3 主要实验试剂 | 第64页 |
3.1.4 主要溶液与培养基 | 第64-65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65-66页 |
3.2.1 解磷酵母P. farinosa FL7的解磷能力和有机酸产量 | 第65-66页 |
3.2.2 有机酸解磷能力 | 第66页 |
3.2.3 磷钼蓝法测定可溶磷 | 第66页 |
3.2.4 数据分析 | 第66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6-72页 |
3.3.1 P. farinosa FL7的解磷能力 | 第66-68页 |
3.3.2 P. farinosa FL7的有机酸表达 | 第68-71页 |
3.3.3 有机酸的解磷能力 | 第71-72页 |
3.4 小结 | 第72-74页 |
第四章 菌糠菌肥在Zn,Cu,Ni,Cr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| 第74-91页 |
4.1 实验材料 | 第74-76页 |
4.1.1 实验菌株 | 第74页 |
4.1.2 供试超累积植物 | 第74页 |
4.1.3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74-75页 |
4.1.4 主要试剂 | 第75页 |
4.1.5 主要溶液与培养基 | 第75-76页 |
4.2 实验方法 | 第76-79页 |
4.2.1 Zn,Cu,Ni,Co,Cr,Cd金属耐受性 | 第76-77页 |
4.2.2 解磷酵母P. farinosa FL7对锌、铜、镍、铬磷酸盐的溶解能力..664.2.3 菌糠菌肥制备 | 第77页 |
4.2.3 菌糠菌肥制备 | 第77页 |
4.2.4 盆栽试验 | 第77-78页 |
4.2.5 植物和土壤中的Zn,Cu,Ni,Cr含量分析 | 第78页 |
4.2.6 Tessier连续提取法提取重金属 | 第78-79页 |
4.2.7 磷钼蓝法检测可溶磷 | 第79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79-89页 |
4.3.1 金属耐受性及金属磷酸盐溶解 | 第79-81页 |
4.3.2 菌糠菌肥对印度芥菜的植物促生作用 | 第81-83页 |
4.3.3 菌糠菌肥对土壤中Zn, Cu, Ni, Cr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| 第83-86页 |
4.3.4 菌糠菌肥对Zn, Cu, Ni, Cr植物吸收的影响 | 第86-89页 |
4.4 小结 | 第89-91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1-94页 |
5.1 结论 | 第91-93页 |
5.2 展望 | 第93-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4-101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101-102页 |
致谢 | 第102-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