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型汽车轮毂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重型汽车轮毂选材 | 第13-18页 |
1.2.1 选择轻合金材料 | 第13-15页 |
1.2.2 选择钢制材料 | 第15-17页 |
1.2.3 轮毂制造工艺流程 | 第17-18页 |
1.3 汽车轮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1.3.1 汽车轮毂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1.3.2 汽车轮毂的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1.4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重型汽车轮毂的结构设计与模态分析 | 第22-40页 |
2.1 汽车轮毂的基本构造知识 | 第22-24页 |
2.1.1 轮毂参数化建立模型 | 第23-24页 |
2.2 重型汽车轮辋的设计标准 | 第24-26页 |
2.2.1 轮辋结构类型的选择 | 第24-25页 |
2.2.2 轮辋结构尺寸的确定 | 第25-26页 |
2.3 轮辐结构的设计 | 第26-28页 |
2.4 螺纹孔设计标准和焊接 | 第28页 |
2.5 轮辐结构受力分析 | 第28-30页 |
2.6 分析软件介绍 | 第30-35页 |
2.6.1 PRO/E软件简介 | 第30-32页 |
2.6.2 ANSYS软件概述 | 第32-33页 |
2.6.3 ANSYS Workbench概述 | 第33-35页 |
2.7 模态分析 | 第35-39页 |
2.7.1 模态分析理论 | 第35页 |
2.7.2 重型汽车轮毂弯曲疲劳试验的模态分析 | 第35-39页 |
2.8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重型汽车轮毂径向疲劳试验的有限元分析 | 第40-58页 |
3.1 有限元的基础理论 | 第40-45页 |
3.1.1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| 第40-43页 |
3.1.2 轴对称问题的有限元法 | 第43-45页 |
3.2 汽车轮毂的径向疲劳试验简介 | 第45-47页 |
3.2.1 试验设备 | 第45-46页 |
3.2.2 试验条件 | 第46-47页 |
3.2.3 试验失效判定依据 | 第47页 |
3.3 轮毂径向疲劳试验有限元分析 | 第47-56页 |
3.3.1 轮毂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47-49页 |
3.3.2 轮毂模型的网格划分 | 第49-53页 |
3.3.3 施加边界条件 | 第53-54页 |
3.3.4 轮毂有限元计算结果和分析 | 第54-5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四章 重型汽车轮毂弯曲疲劳试验有限元分析 | 第58-73页 |
4.1 轮毂的弯曲疲劳试验简介 | 第58-61页 |
4.1.1 试验设备 | 第58-59页 |
4.1.2 试验方法 | 第59-60页 |
4.1.3 试验失效判定依据 | 第60-61页 |
4.2 轮毂有限元分析分析 | 第61-63页 |
4.2.1 轮毂弯曲疲劳试验模型建立 | 第61页 |
4.2.2 轮毂模型的网格划分 | 第61-62页 |
4.2.3 边界约束及施加载荷 | 第62-63页 |
4.3 轮毂有限元结果分析 | 第63-65页 |
4.4 疲劳寿命分析 | 第65-72页 |
4.4.1 疲劳分析基本理论 | 第66-70页 |
4.4.2 疲劳寿命计算结果和分析 | 第70-7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五章 重型汽车轮毂的优化设计 | 第73-87页 |
5.1 优化设计的概述 | 第73-74页 |
5.2 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 | 第74-77页 |
5.2.1 设计变量 | 第74页 |
5.2.2 约束条件 | 第74-75页 |
5.2.3 目标函数 | 第75页 |
5.2.4 数学模型的表达式 | 第75-76页 |
5.2.5 优化设计的终止准则 | 第76-77页 |
5.3 轮毂的优化设计 | 第77-80页 |
5.3.1 轮毂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| 第77-78页 |
5.3.2 轮毂的设计变量 | 第78页 |
5.3.3 轮毂的约束条件 | 第78-79页 |
5.3.4 轮毂的目标函数 | 第79页 |
5.3.5 轮毂的优化基本流程 | 第79-80页 |
5.4 轮毂的优化结果 | 第80-84页 |
5.5 轮毂优化后结果验证 | 第84-85页 |
5.5.1 轮毂的模态验证 | 第84-85页 |
5.5.2 轮毂的疲劳验证 | 第85页 |
5.6 优化后的轮毂 | 第85-86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86-87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7-89页 |
6.1 总结 | 第87页 |
6.2 展望 | 第87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2页 |
致谢 | 第92-93页 |
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实习情况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