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GPON技术的家庭宽带接入网研究与应用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课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国内外PON的发展 | 第11页 |
1.4 论文的结构 | 第11-13页 |
2 接入网及GPON技术介绍 | 第13-26页 |
2.1 接入网概述及光纤接入网络发展 | 第13-15页 |
2.1.1 接入网的概述 | 第13页 |
2.1.2 接入网的功能模型 | 第13页 |
2.1.3 接入网的主要特征 | 第13-15页 |
2.1.4 接入网的技术分类 | 第15页 |
2.2 光纤接入网概述 | 第15-17页 |
2.2.1 光纤接入网的基本结构 | 第15-16页 |
2.2.2 无源光纤接入网的基本结构 | 第16-17页 |
2.2.3 光纤接入网的结构类型 | 第17页 |
2.3 无源光网络(PON) | 第17-20页 |
2.3.1 PON的基本结构 | 第18页 |
2.3.2 PON的分类 | 第18-20页 |
2.4 GPON网络的系统概述 | 第20-21页 |
2.4.1 GPON网络的系统构成 | 第20页 |
2.4.2 GPON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| 第20-21页 |
2.5 GPON的协议标准与结构 | 第21-23页 |
2.5.1 GPON协议标准 | 第21-22页 |
2.5.2 GPON协议结构 | 第22-23页 |
2.6 GPON系统的关键技术 | 第23-25页 |
2.6.1 突发模式的光发送与接收 | 第23-24页 |
2.6.2 突发信号的快速同步 | 第24页 |
2.6.3 测距和时延补偿 | 第24页 |
2.6.4 功率电平调整 | 第24页 |
2.6.5 前向纠错技术(FEC)功能 | 第24页 |
2.6.6 动态带宽分配 | 第24-25页 |
2.6.7 增强功能 | 第25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3 沈阳移动GPON网络建设 | 第26-40页 |
3.1 建设的必要性 | 第26-27页 |
3.1.1 全业务竞争需要 | 第26-27页 |
3.1.2 有效增强全业务竞争力 | 第27页 |
3.2 建设的可行性 | 第27-28页 |
3.2.1 传输条件 | 第27页 |
3.2.2 接入网技术条件 | 第27-28页 |
3.3 有线接入网建设方案 | 第28-31页 |
3.3.1 移动接入网络部署原则 | 第28-30页 |
3.3.2 移动接入网的建设成果 | 第30-31页 |
3.4 接入层网络OLT部署 | 第31-36页 |
3.4.1 OLT设备选型 | 第31页 |
3.4.2 ZXA10 C300设备介绍 | 第31-34页 |
3.4.3 OLT上联方式 | 第34-35页 |
3.4.4 PON口划分 | 第35-36页 |
3.5 分光器的部署 | 第36-39页 |
3.6 本章总结 | 第39-40页 |
4 GPON技术在家庭宽带接入中的应用 | 第40-47页 |
4.1 家庭宽带FTTH建设 | 第40-42页 |
4.1.1 FTTH建设优势 | 第40-41页 |
4.1.2 沈阳移动FTTH建设思路 | 第41页 |
4.1.3 FTTH薄覆盖和厚覆盖 | 第41-42页 |
4.2 家庭宽带接入设计案例 | 第42-46页 |
4.2.1 小区FTTH方案设计 | 第42-44页 |
4.2.2 小区配线光缆工程的造价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2.3 ODN衰耗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3 小区施工的问题总结 | 第4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结论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 | 第50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