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个人信息安全与个人信息权概述 | 第13-19页 |
2.1 基本概念 | 第13-14页 |
2.1.1 个人信息的概念 | 第13-14页 |
2.1.2 个人信息安全的概念 | 第14页 |
2.2 侵害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 | 第14-15页 |
2.2.1 泄露 | 第14-15页 |
2.2.2 非法处理 | 第15页 |
2.2.3 非法使用 | 第15页 |
2.3 个人信息权 | 第15-19页 |
2.3.1 个人信息权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2.3.2 个人信息权的内容 | 第16-17页 |
2.3.3 个人信息权的法律属性 | 第17-19页 |
第三章 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安全新挑战 | 第19-23页 |
3.1 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| 第19-20页 |
3.1.1 侵害现象频发,后果严重 | 第19页 |
3.1.2 侵害主体增加,威胁不确定 | 第19-20页 |
3.1.3 侵害方式多样,行为隐蔽 | 第20页 |
3.2 围绕个人信息的利益冲突日益明显 | 第20-23页 |
3.2.1 个人信息上的多方利益 | 第20-21页 |
3.2.2 个人信息上的利益冲突 | 第21-23页 |
第四章 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9页 |
4.1 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现状 | 第23-25页 |
4.1.1 宪法保护 | 第23页 |
4.1.2 刑法保护 | 第23-24页 |
4.1.3 民法保护 | 第24页 |
4.1.4 其他法律规定的保护 | 第24-25页 |
4.2 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| 第25-29页 |
4.2.1 缺少系统的专门立法 | 第25-26页 |
4.2.2 多头监管 | 第26-27页 |
4.2.3 法律救济困难 | 第27页 |
4.2.4 法律观念缺乏 | 第27-29页 |
第五章 域外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及其启示 | 第29-34页 |
5.1 域外个人信息法律保护 | 第29-32页 |
5.1.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| 第29页 |
5.1.2 美国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| 第29-30页 |
5.1.3 欧盟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| 第30-31页 |
5.1.4 香港地区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| 第31-32页 |
5.2 域外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的启示 | 第32-34页 |
5.2.1 对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 | 第32页 |
5.2.2 对具体的权利保护有着确定的标准 | 第32-33页 |
5.2.3 完善的司法保障机制 | 第33-34页 |
第六章 完善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的建议 | 第34-40页 |
6.1 制定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 | 第34-36页 |
6.1.1 明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理念 | 第34页 |
6.1.2 界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法律范畴 | 第34-35页 |
6.1.3 对个人信息实行分类保护 | 第35页 |
6.1.4 明确信息管理者的权利和义务 | 第35-36页 |
6.1.5 设计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的实现保障机制 | 第36页 |
6.2 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执法监管 | 第36-37页 |
6.2.1 设置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机构 | 第36-37页 |
6.2.2 加强对个人信息使用环节的监管 | 第37页 |
6.3 优化个人信息保护的司法救济 | 第37-38页 |
6.3.1 重新分配举证责任 | 第38页 |
6.3.2 引入集体诉讼机制 | 第38页 |
6.4 提高行业自律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| 第38-40页 |
6.4.1 建立相关产业的行业自律机制 | 第39页 |
6.4.2 加强个人信息安全宣传教育 | 第39-40页 |
结语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