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·现实背景 | 第8页 |
·理论背景 | 第8-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9-15页 |
·知识溢出理论基础 | 第9-12页 |
·知识溢出的外部性和知识溢出 | 第12-13页 |
·知识溢出效应研究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方案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·研究路线 | 第15-16页 |
·创新点和难点 | 第16-17页 |
·创新点 | 第16页 |
·难点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知识溢出对制造业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 | 第17-27页 |
·知识溢出的一般机理 | 第17-24页 |
·外部性和知识溢出 | 第17-19页 |
·知识溢出的影响因素 | 第19-22页 |
·知识溢出的经济效应 | 第22-24页 |
·知识溢出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机理 | 第24-27页 |
·知识溢出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路径分析 | 第24-26页 |
·知识溢出对制造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知识溢出对制造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| 第27-39页 |
·知识溢出的测度方法 | 第27-29页 |
·模型的设定、指标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| 第29-31页 |
·模型的设定和指标的选择 | 第29-31页 |
·数据说明 | 第31页 |
·我国制造业知识溢出空间分布格局现状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知识溢出对制造业发展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| 第33-39页 |
·空间计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| 第33-34页 |
·OLS 估计结果 | 第34-35页 |
·空间自相关检验 | 第35页 |
·空间滞后模型(SLM)和空间误差模型(SEM)的选择 | 第35-37页 |
·空间误差模型(SEM)估计结果 | 第37-38页 |
·空间计量结果分析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| 第39-43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39页 |
·政策建议 | 第39-42页 |
·建立有效竞争机制,促进Porter 和Jacobs 溢出 | 第39-40页 |
·调整人力资源结构,提高制造业人力资本水平 | 第40页 |
·发挥空间距离作用,构建制造业产业集群 | 第40-41页 |
·发挥微观主体因素作用,促进技术创新 | 第41页 |
·加强扶持和激励,优化知识溢出的宏观环境 | 第41-42页 |
·不足与展望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46-47页 |
后记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