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6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1页 |
| 第一章 研究概述 | 第14-23页 |
| 1.1 介形类概述 | 第14-15页 |
| 1.2 介形类在生态学研究上的优势 | 第15-16页 |
| 1.3 介形类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| 第16-18页 |
| 1.3.1 温度与介形类 | 第16-17页 |
| 1.3.2 盐度和介形类 | 第17页 |
| 1.3.3 水体中离子含量与介形类 | 第17-18页 |
| 1.3.4 水深、底质、食物等和介形类 | 第18页 |
| 1.4 湖相介形类生态学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| 1.5 长江中下游地区概述 | 第21页 |
| 1.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1-23页 |
| 第二章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介形类种属组合的生态学分析 | 第23-43页 |
| 前言 | 第23-24页 |
| 2.1 区域概述 | 第24-25页 |
| 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28页 |
| 2.3 结果 | 第28-37页 |
| 2.4 讨论 | 第37-42页 |
| 2.5 小结 | 第42-43页 |
| 第三章 长江中下游代表湖泊介形类生态学分析——以元荡和滴水湖为例 | 第43-72页 |
| 第一节 上海元荡湖区域介形类生态学分析 | 第43-58页 |
| 3.1.1 元荡概述 | 第44页 |
| 3.1.2 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7页 |
| 3.1.3 结果 | 第47-55页 |
| 3.1.4 讨论 | 第55-58页 |
| 3.1.5 小结 | 第58页 |
| 第二节 滴水湖现生介形类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典型对应关系 | 第58-72页 |
| 3.2.1 滴水湖概述 | 第58-59页 |
| 3.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59-61页 |
| 3.2.3 结果 | 第61-68页 |
| 3.2.4 讨论 | 第68-71页 |
| 3.2.5 小结 | 第71-72页 |
| 第四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 | 第72-7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4-86页 |
| 附录 | 第86-94页 |
| 致谢 | 第94-96页 |
|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