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缩写词清单 | 第19-22页 |
1. 绪论 | 第22-34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22-24页 |
1.2 噪声雷达的历史及研究现状 | 第24-25页 |
1.3 混沌理论的历史及其在雷达领域的研究现状 | 第25-30页 |
1.3.1 混沌理论的历史 | 第25-28页 |
1.3.2 混沌在雷达领域的研究现状 | 第28-30页 |
1.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贡献 | 第30-34页 |
2. 混沌噪声雷达信号基础 | 第34-76页 |
2.1 引言 | 第34-35页 |
2.2 混沌理论基础 | 第35-42页 |
2.2.1 混沌的定义 | 第35-37页 |
2.2.2 混沌的特征 | 第37-38页 |
2.2.3 混沌的数学分析方法 | 第38-42页 |
2.3 典型的一维混沌映射及其特性 | 第42-54页 |
2.3.1 Bernoulli映射及其特性 | 第42-45页 |
2.3.2 Tent映射及其特性 | 第45-48页 |
2.3.3 Logistic映射及其特性 | 第48-51页 |
2.3.4 Chebyshev映射及其特性 | 第51-53页 |
2.3.5 一维混沌映射小结 | 第53-54页 |
2.4 雷达信号理论基础 | 第54-60页 |
2.4.1 雷达信号模型 | 第54-55页 |
2.4.2 脉冲压缩 | 第55-58页 |
2.4.3 模糊函数 | 第58-60页 |
2.4.4 正交性 | 第60页 |
2.5 混沌调制雷达信号 | 第60-75页 |
2.5.1 混沌调幅信号 | 第60-64页 |
2.5.2 混沌调相信号 | 第64-69页 |
2.5.3 混沌调频信号 | 第69-74页 |
2.5.4 混沌调制雷达信号性能比较 | 第74-75页 |
2.6 小结 | 第75-76页 |
3. 低旁瓣混沌雷达信号 | 第76-103页 |
3.1 引言 | 第76-77页 |
3.2 信号模型 | 第77-81页 |
3.2.1 混沌群时延调制信号 | 第77-78页 |
3.2.2 混沌相位谱调制信号 | 第78-79页 |
3.2.3 频谱的幅度 | 第79-80页 |
3.2.4 数字实现的频谱 | 第80-81页 |
3.3 数值仿真 | 第81-90页 |
3.4 数字实现 | 第90-99页 |
3.5 实验结果 | 第99-102页 |
3.6 小结 | 第102-103页 |
4. 组合映射混沌调频雷达信号 | 第103-118页 |
4.1 引言 | 第103-104页 |
4.2 组合映射混沌调频信号模型 | 第104-105页 |
4.3 组合映射的无限维分析 | 第105-106页 |
4.4 数值仿真 | 第106-117页 |
4.4.1 组合映射 | 第106-110页 |
4.4.2 组合映射混沌调频信号 | 第110-117页 |
4.5 小结 | 第117-118页 |
5. 实时混沌噪声雷达信号 | 第118-135页 |
5.1 引言 | 第118-119页 |
5.2 实时混沌噪声雷达信号及系统方案 | 第119-120页 |
5.3 实时混沌信号产生器 | 第120-126页 |
5.4 实验结果 | 第126-134页 |
5.4.1 脉冲压缩实验 | 第126-130页 |
5.4.2 抗干扰实验 | 第130-134页 |
5.5 小结 | 第134-135页 |
6. 宽带混沌信号及其应用于高速目标速度估计和一维成像 | 第135-151页 |
6.1 引言 | 第135-136页 |
6.2 宽带混沌信号模型 | 第136-140页 |
6.2.1 载频跳频码 | 第137-139页 |
6.2.2 回波信号模型 | 第139-140页 |
6.3 高速目标一维成像算法 | 第140-144页 |
6.3.1 子脉冲压缩和速度估计 | 第140-143页 |
6.3.2 高分辨率一维成像 | 第143-144页 |
6.4 数值仿真 | 第144-149页 |
6.5 小结 | 第149-151页 |
7. 混沌噪声雷达ISAR成像 | 第151-168页 |
7.1 引言 | 第151-152页 |
7.2 ISAR成像原理 | 第152-156页 |
7.2.1 转台模型 | 第152-154页 |
7.2.2 平动补偿 | 第154-155页 |
7.2.3 距离多普勒算法 | 第155-156页 |
7.3 ISAR成像仿真 | 第156-158页 |
7.4 ISAR抗干扰仿真 | 第158-166页 |
7.4.1 压制干扰 | 第158-163页 |
7.4.2 欺骗干扰 | 第163-166页 |
7.5 小结 | 第166-168页 |
8. 结束语 | 第168-171页 |
8.1 论文主要工作 | 第168-169页 |
8.2 研究展望 | 第169-1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1-186页 |
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| 第186-188页 |
致谢 | 第1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