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s | 第4-6页 |
导言 | 第9-17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页 |
三、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7页 |
第一章 适用酌定减轻的现实谜题 | 第17-27页 |
第一节 困境:定位尴尬如同鸡肋 | 第17-20页 |
一、酌定减轻在司法适用上的困局 | 第17-18页 |
二、造成困局之原因分析 | 第18-20页 |
第二节 谜题:适用困难的模糊条款 | 第20-24页 |
一、“特殊情况”的理解 | 第21-23页 |
二、适用程序的解读 | 第23-24页 |
第三节 反思:酌定减轻之正当性 | 第24-27页 |
一、契合罪刑法定 | 第24-25页 |
二、实现罪刑均衡 | 第25-26页 |
三、转变重刑思想 | 第26-27页 |
第二章 酌定减轻适用的定量分析 | 第27-42页 |
第一节 对象、方法及理论 | 第27-29页 |
一、酌定减轻的研究对象 | 第27-28页 |
二、分析方法及框架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酌定圈与法定圈:最高院法官对酌定减轻的理解 | 第29-33页 |
一、法官对“特殊情况”的理解并不局限于政治情况 | 第29-30页 |
二、酌定情节的定量分析 | 第30-33页 |
第三节 何为案件的特殊情况:法官的正面解释及反面解读 | 第33-39页 |
一、正面的解释:酌定减轻适用的情况概述 | 第33-38页 |
二、反面的解读:适用过但未核准的案件 | 第38-39页 |
第四节 何为法定刑以下:判决书会说话 | 第39-42页 |
第三章 酌定减轻之于中国法治 | 第42-51页 |
第一节 复仇杀人: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酌定减轻 | 第42-44页 |
一、复仇杀人处理体现礼法冲突 | 第42-43页 |
二、复仇杀人处理之借鉴 | 第43-44页 |
第二节 罪刑均衡:酌定减轻之于中国刑法 | 第44-47页 |
一、纠正已适用案件中所存在的不均衡 | 第45-46页 |
二、刑法中尚存的罪刑不均衡 | 第46-47页 |
第三节 发展变革:现行酌定减轻的完善 | 第47-51页 |
一、用判例明晰实体要件 | 第47-49页 |
二、化繁为简革新程序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5-56页 |
后记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