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带贴片天线去耦结构设计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的研究发展与现状 | 第9-10页 |
1.3 天线互耦的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3.1 场对消型去耦方法 | 第10页 |
1.3.2 缺陷地型去耦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3.3 去耦网络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天线互耦的基本理论 | 第13-28页 |
2.1 天线的方向性系数 | 第13-15页 |
2.1.1 天线方向性函数 | 第13页 |
2.1.2 方向性系数 | 第13-14页 |
2.1.3 天线的增益 | 第14-15页 |
2.2 天线的输入阻抗与带宽 | 第15-17页 |
2.2.1 天线输入阻抗,阻抗匹配效率 | 第15-17页 |
2.2.2 天线的带宽 | 第17页 |
2.3 天线的极化 | 第17-24页 |
2.3.1 极化的概念 | 第17-21页 |
2.3.2 极化效率 | 第21-24页 |
2.4 天线的耦合概念及其分析方法 | 第24-27页 |
2.4.1 天线耦合的概念 | 第24页 |
2.4.2 天线互耦的分析方法 | 第24-2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共面型去耦结构 | 第28-46页 |
3.1 引言 | 第28页 |
3.2 场对消型去耦方法介绍 | 第28-29页 |
3.3 微带线型去耦结构 | 第29-42页 |
3.3.1 侧馈微带线型去耦结构 | 第29-32页 |
3.3.2 侧馈T型微带线型去耦结构 | 第32-35页 |
3.3.3 同轴馈微带线型去耦结构 | 第35-37页 |
3.3.4 去耦的理论机制验证 | 第37-38页 |
3.3.5 同轴馈T型去耦结构 | 第38-40页 |
3.3.6 接地型去耦结构 | 第40-42页 |
3.4 缺陷接地型去耦结构 | 第42-45页 |
3.4.1 缺陷接地型去耦结构方法介绍 | 第42-43页 |
3.4.2 矩形缺陷接地型去耦结构 | 第43-4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异面型去耦结构 | 第46-59页 |
4.1 引言 | 第46页 |
4.2 开路槽混合型去耦结构 | 第46-49页 |
4.3 含有金属条带的去耦结构 | 第49-58页 |
4.3.1“一”型对称金属条带去耦结构描述 | 第50-54页 |
4.3.2 T型对称金属条带去耦结构的描述 | 第54-5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