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40页 |
1.1 引言 | 第14-15页 |
1.2 磷酸钙生物陶瓷 | 第15-20页 |
1.2.1 用于骨修复磷酸钙材料的研究 | 第15-18页 |
1.2.2 构建微纳米结构的重要意义 | 第18-20页 |
1.3 模板仿生技术与磷酸钙微球制备 | 第20-30页 |
1.3.1 模板仿生技术 | 第21-23页 |
1.3.2 模板法制备磷酸钙微球 | 第23-26页 |
1.3.3 有机小分子模板剂 | 第26-30页 |
1.4 磷酸钙离子掺杂 | 第30-36页 |
1.4.1 掺杂离子的种类和作用 | 第32-34页 |
1.4.2 铜离子的生理效应及掺杂磷酸钙 | 第34-35页 |
1.4.3 掺铜磷酸钙的制备 | 第35-36页 |
1.5 课题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36-40页 |
第2章 沉淀剂尿素对磷酸钙生成的影响 | 第40-55页 |
2.1 引言 | 第40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40-42页 |
2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40-41页 |
2.2.2 水热法制备磷酸钙 | 第41页 |
2.2.3 乙二醇体系中制备磷酸钙 | 第41-42页 |
2.2.4 结构及组成表征 | 第42页 |
2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2-54页 |
2.3.1 水热温度对磷酸钙生成的影响 | 第42-45页 |
2.3.2 尿素含量对磷酸钙生成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2.3.3 水热时间对磷酸钙生成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2.3.4 溶剂对磷酸钙生成的影响 | 第49-52页 |
2.3.5 尿素对磷酸钙调控机理分析研究 | 第52-5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3章 模板剂肌醇六磷酸对磷酸钙生成的影响 | 第55-73页 |
3.1引言 | 第55-56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56-57页 |
3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56页 |
3.2.2 水热法制备磷酸钙 | 第56-57页 |
3.2.3 氨水扩散法制备磷酸钙 | 第57页 |
3.2.4 测试与表征 | 第57页 |
3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7-72页 |
3.3.1 水热反应关键参数对磷酸钙生成的影响 | 第57-64页 |
3.3.2 水热条件下肌醇六磷酸对磷酸钙调控机理分析研究 | 第64-67页 |
3.3.3 常温常压下肌醇六磷酸对磷酸钙生长的影响 | 第67-69页 |
3.3.4 扩散法中肌醇六磷酸对磷酸钙调控机理分析研究 | 第69-7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4章 模板剂环己烷六羧酸对磷酸钙生成的影响 | 第73-93页 |
4.1 引言 | 第73-74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74-76页 |
4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74页 |
4.2.2 水热法制备磷酸钙 | 第74-75页 |
4.2.3 磷酸钙粉体蛋白吸附及释放实验 | 第75页 |
4.2.4 磷酸钙粉体体外细胞实验 | 第75-76页 |
4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76-92页 |
4.3.1 水热反应关键参数对磷酸钙生成的影响 | 第76-82页 |
4.3.2 水热条件下环己烷六羧酸对磷酸钙调控机理分析研究 | 第82-86页 |
4.3.3 不同微纳结构磷酸钙对蛋白质吸附释放影响 | 第86-89页 |
4.3.4 不同微纳结构磷酸钙对细胞生长影响 | 第89-9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92-93页 |
第5章 掺铜磷酸钙微球的制备 | 第93-111页 |
5.1 引言 | 第93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93-96页 |
5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93-94页 |
5.2.2 水热法制备掺铜磷酸钙微球 | 第94-95页 |
5.2.3 磷酸钙粉体离子含量测定及离子释放实验 | 第95页 |
5.2.4 磷酸钙粉体体外抗菌实验 | 第95页 |
5.2.5 磷酸钙粉体体外细胞实验 | 第95-96页 |
5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96-110页 |
5.3.1 铜离子对磷酸钙生成的影响 | 第96-103页 |
5.3.2 肌醇六磷酸/铜对磷酸钙的协同调控 | 第103-105页 |
5.3.3 掺铜磷酸钙体外降解及离子释放性能 | 第105-106页 |
5.3.4 掺铜磷酸钙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| 第106-107页 |
5.3.5 掺铜磷酸钙对细胞生长影响 | 第107-11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10-111页 |
第6章 有机小分子调控支架表面磷酸钙微纳结构组装 | 第111-127页 |
6.1 引言 | 第111页 |
6.2 实验部分 | 第111-114页 |
6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111-112页 |
6.2.2 磷酸钙支架表面多级微纳结构制备 | 第112页 |
6.2.3 钛支架表面多级微纳结构制备 | 第112-113页 |
6.2.4 多级微纳结构支架的钙离子释放及蛋白吸附实验 | 第113页 |
6.2.5 多级微纳结构支架体外细胞实验 | 第113-114页 |
6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114-126页 |
6.3.1 环己烷六羧酸对支架表面微纳结构组装影响 | 第114-119页 |
6.3.2 环己烷六羧酸对支架表面微纳结构组装机理分析研究 | 第119-122页 |
6.3.3 支架表面微纳结构的钙离子释放及蛋白吸附性能 | 第122-124页 |
6.3.4 支架表面微纳结构对细胞生长影响 | 第124-126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26-127页 |
结论 | 第127-130页 |
致谢 | 第130-1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1-154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154-1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