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经济概况、经济史、经济地理论文--中国经济论文--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--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论文

所有制结构对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1章 导论第8-15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第8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: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变化第8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选题意义:提高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方法、创新点及结构框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创新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结构框架第14-15页
第2章 文献及研究综述第15-24页
    2.1 收入分配理论的演变过程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西方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理论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理论第17页
    2.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变化的趋势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劳动报酬份额变化的原因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中国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影响与危害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提高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措施第21-24页
第3章 中国所有制结构变化与劳动报酬份额之间的关系第24-36页
    3.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第24-27页
    3.2 所有制结构对于劳动报酬份额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私有制经济条件下生产的实质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私有制经济条件下劳动报酬份额的下降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所有制结构变化: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第30-31页
    3.3 当下私营企业中劳动与资本的关系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当下私营企业中劳动者被剥削的现状——以农民工为例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资本对于相对剩余价值的攫取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资本对于绝对剩余价值的攫取第34-36页
第4章 公有制经济比重与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关系的实证分析第36-47页
    4.1 理论模型分析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劳动压榨模型的引入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理论模型的构建第38-39页
    4.2 计量模型分析第39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计量模型的构建及变量的选取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估计方法的选择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估计结果的分析第45-47页
第5章 结论及展望第47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4页
致谢第54-56页
附录第56-60页
个人简历第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个人环境匹配度与预算松弛的关系及其治理--基于Z公司的调查研究
下一篇:PPP养老项目全生命周期审计模式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