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履式顶推施工工艺对钢箱梁局部受力的分析研究
摘要 | 第6-7页 |
英文摘要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.1 引言 | 第11页 |
1.2 顶推施工工艺的发展 | 第11-16页 |
1.2.1 传统顶推施工 | 第11-14页 |
1.2.2 步履式顶推施工 | 第14-16页 |
1.3 顶推施工的研究现状 | 第16-20页 |
1.4 工程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3页 |
1.4.1 工程背景 | 第20-21页 |
1.4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步履式顶推控制系统、施工工艺介绍 | 第23-29页 |
2.1 控制系统 | 第23-24页 |
2.2 施工工艺 | 第24-28页 |
2.2.1 顶推施工过程 | 第24-26页 |
2.2.2 横向限位及纠偏措施 | 第26-27页 |
2.2.3 主梁上墩措施 | 第27页 |
2.2.4 竖向标高调整 | 第27-28页 |
2.2.5 主梁落梁及顶推设备、临时墩拆除 | 第28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顶推施工过程杆系有限元分析 | 第29-41页 |
3.1 数值分析方法介绍 | 第29-30页 |
3.2 施工过程整体仿真分析模型 | 第30-33页 |
3.2.1 建模要点 | 第30页 |
3.2.2 主要计算工况 | 第30-31页 |
3.2.3 计算模型 | 第31-33页 |
3.3 梁单元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| 第33-40页 |
3.3.1 顶推过程各临时墩支反力 | 第33-36页 |
3.3.2 顶推过程中梁体位移 | 第36-37页 |
3.3.3 顶推过程桥面板受力 | 第37-38页 |
3.3.4 顶推过程钢主梁受力 | 第38-4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混合有限元模型局部受力分析 | 第41-56页 |
4.1 梁-壳-实-接触混合模型 | 第41-43页 |
4.1.1 有限元法 | 第41页 |
4.1.2 局部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41-43页 |
4.2 ANSYS结构分析单元及接触问题简介 | 第43-48页 |
4.2.1. 梁单元——BEAM118 | 第43-44页 |
4.2.2. 实体单元——SOLID45 | 第44-45页 |
4.2.3. 壳单元——SHELL63 | 第45页 |
4.2.4. 接触问题 | 第45-48页 |
4.3 危险工况下的局部分析 | 第48-54页 |
4.3.1. 桥面板的局部受力分析 | 第48-49页 |
4.3.2. 钢梁的局部受力分析 | 第49-53页 |
4.3.3. 钢箱梁的局部稳定性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五章 相关参数对支承位置处的局部受力的影响分析 | 第56-79页 |
5.1 概述 | 第56-57页 |
5.2 支承区域梁体的转角位移 | 第57页 |
5.3 有无垫块的影响分析 | 第57-59页 |
5.3.1. 计算结果 | 第58-59页 |
5.4 橡胶垫块刚度的影响分析 | 第59-66页 |
5.4.1 主梁支承区域支反力分布 | 第60-61页 |
5.4.2 支承区域接触分析 | 第61-63页 |
5.4.3 主梁各构件受力变化分析 | 第63-66页 |
5.5 橡胶垫块宽度的影响分析 | 第66-72页 |
5.5.1 主梁支承区域支反力分布 | 第66-68页 |
5.5.2 支承区域接触分析 | 第68-70页 |
5.5.3 主梁各构件受力变化分析 | 第70-72页 |
5.6 顶推不同步的影响分析 | 第72-77页 |
5.6.1 同一墩两侧纵向顶推不同步的影响 | 第73-75页 |
5.6.2 同一墩两侧竖向顶升不同步的影响 | 第75-77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77-7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9-82页 |
6.1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| 第79-80页 |
6.2 展望 | 第80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