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10-15页 |
| 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| 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| 1.3 研究内容、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2-15页 |
| 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| 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1.3.3 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|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5-19页 |
| 2.1 油气产能建设项目理论概述 | 第15-16页 |
| 2.1.1 油气产能建设项目的内涵 | 第15页 |
| 2.1.2 油气产能建设项目的基本特征 | 第15-16页 |
| 2.2 项目后评价理论概述 | 第16-19页 |
| 2.2.1 项目后评价内涵和特点 | 第16-17页 |
| 2.2.2 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| 第17-19页 |
| 第3章 油气产能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| 第19-25页 |
| 3.1 指标体系遵从的原则 | 第19-20页 |
| 3.2 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| 第20-25页 |
| 3.2.1 后评价相关指标选取 | 第20-21页 |
| 3.2.2 指标体系的分解 | 第21-25页 |
| 第4章 D81-斜90新区油气产能建设项目实例分析 | 第25-47页 |
| 4.1 项目基本状况 | 第25-27页 |
| 4.1.1 项目概况 | 第25页 |
| 4.1.2 可研批复状况 | 第25-26页 |
| 4.1.3 项目实施概况 | 第26-27页 |
| 4.2 油藏工程后评价 | 第27-32页 |
| 4.2.1 地质认识后评价 | 第28-29页 |
| 4.2.2 实施效果后评价 | 第29-31页 |
| 4.2.3 开发技术适应性后评价 | 第31页 |
| 4.2.4 开发指标预测及后评价 | 第31-32页 |
| 4.3 钻采工程后评价 | 第32-37页 |
| 4.3.1 钻井工程后评价 | 第32-33页 |
| 4.3.2 采油工程后评价 | 第33-37页 |
| 4.3.3 钻采工艺技术适应性后评价 | 第37页 |
| 4.4 地面工程后评价 | 第37-38页 |
| 4.4.1 地面工程工作量实施情况后评价 | 第37页 |
| 4.4.2 地面工程投资完成情况后评价 | 第37-38页 |
| 4.4.3 地面工艺技术适应性后评价 | 第38页 |
| 4.5 效益后评价 | 第38-43页 |
| 4.5.1 投资结构变化后评价 | 第39页 |
| 4.5.2 成本费用对比分析后评价 | 第39-41页 |
| 4.5.3 财务盈利能力后评价 | 第41-42页 |
| 4.5.4 经营风险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4.6 安全环保节能后评价 | 第43-45页 |
| 4.6.1 安全后评价 | 第43-44页 |
| 4.6.2 环保后评价 | 第44-45页 |
| 4.6.3 节能后评价 | 第45页 |
| 4.6.4 安全环保节能综合后评价 | 第45页 |
| 4.7 D81-斜90区块建设项目综合后评价 | 第45-47页 |
| 第5章 D81-斜90新区油气产能建设项目经验总结 | 第47-49页 |
| 5.1 成功经验总结 | 第47-48页 |
| 5.2 不足分析 | 第48页 |
| 5.3 项目启示 | 第48-49页 |
| 第6章 结论 | 第49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53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