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J公司输油管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3.1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的主要方法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方法 | 第17-27页 |
2.1 管道安全风险评价基本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1.1 风险管理的概念与目标 | 第17-18页 |
2.1.2 风险评价 | 第18页 |
2.2 管道风险评价常用方法 | 第18-20页 |
2.2.1 管道风险评价方法综述 | 第18-20页 |
2.2.2 管道风险评价常用方法 | 第20页 |
2.3 肯特管道风险评价法 | 第20-24页 |
2.3.1 肯特法评价程序 | 第21页 |
2.3.2 肯特法的基本假设 | 第21-22页 |
2.3.3 肯特法的基本评价步骤 | 第22-24页 |
2.4 RiskScore管道安全风险评价体系 | 第24-2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QJ输油管道基本情况及安全管理现状 | 第27-39页 |
3.1 管道基本情况介绍 | 第27-28页 |
3.1.1 管道基本参数 | 第27-28页 |
3.1.2 管道路由 | 第28页 |
3.2 管道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| 第28-35页 |
3.2.1 管道安全管理制度 | 第28-30页 |
3.2.2 管道安全管理组织结构 | 第30-31页 |
3.2.3 管道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| 第31-35页 |
3.3 管道已知安全风险隐患 | 第35-38页 |
3.3.1 管道事件 | 第36-37页 |
3.3.2 管道风险管理特征 | 第37-38页 |
3.3.3 管道风险种类 | 第3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4章 QJ输油管道安全风险评价 | 第39-52页 |
4.1 评价准备阶段 | 第40页 |
4.2 数据整理分析阶段 | 第40-44页 |
4.2.1 管道占压情况 | 第40-41页 |
4.2.2 管道与城市管网交叉情况 | 第41-43页 |
4.2.3 管道部分较严重腐蚀情况统计 | 第43-44页 |
4.3 管道风险计算 | 第44-50页 |
4.3.1 指标体系确定 | 第44-46页 |
4.3.2 管道分段 | 第46页 |
4.3.3 风险计算 | 第46-50页 |
4.4 风险等级划分 | 第50-5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5章 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| 第52-73页 |
5.1 失效可能性 | 第52-62页 |
5.1.1 第三方损坏 | 第52-55页 |
5.1.2 腐蚀指标 | 第55-57页 |
5.1.3 误操作指标 | 第57-58页 |
5.1.4 制造与施工缺陷指标 | 第58-59页 |
5.1.5 地质灾害指标 | 第59-61页 |
5.1.6 失效可能性分析 | 第61-62页 |
5.2 失效后果 | 第62-65页 |
5.2.1 后果折线分析 | 第62-64页 |
5.2.2 管道泄漏影响范围 | 第64-65页 |
5.3 风险结果 | 第65-68页 |
5.4 风险变化分析 | 第68-69页 |
5.5 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| 第69-72页 |
5.5.1 政府部门应对措施 | 第69页 |
5.5.2 QJ公司应对措施 | 第69-72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结论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