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岭南文化的微型纯电动轿车造型设计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引言 | 第10页 |
1.2 岭南文化 | 第10页 |
1.3 轿车造型 | 第10-15页 |
1.3.1 轿车的由来 | 第10-11页 |
1.3.2 轿车的分类 | 第11-12页 |
1.3.3 世界各国轿车造型风格的特点 | 第12-15页 |
1.4 课题来源 | 第15页 |
1.5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| 第15-17页 |
1.5.1 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5.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岭南文化的内涵及对轿车造型设计的影响 | 第17-34页 |
2.1 岭南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| 第17页 |
2.2 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及艺术特点 | 第17-24页 |
2.2.1 岭南文化的组成 | 第17-19页 |
2.2.2 岭南文化的艺术特点 | 第19-24页 |
2.3 岭南文化与中国其他地域文化的对比 | 第24-29页 |
2.3.1 岭南建筑与中国其他地域建筑比较分析 | 第24-27页 |
2.3.2 粤绣与中国其它地域绣花比较分析 | 第27-29页 |
2.4 岭南文化对轿车造型设计的影响 | 第29-33页 |
2.4.1 岭南文化对轿车造型设计理念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2.4.2 岭南文化对轿车造型设计手法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2.4.3 岭南文化对轿车内室布置与色彩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2.4.4 岭南文化对轿车造型设计材料选择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微型电动轿车造型分析 | 第34-44页 |
3.1 造型设计的影响因素 | 第34-36页 |
3.1.1 体量 | 第34-36页 |
3.1.2 形面(Treatment) | 第36页 |
3.1.3 图形(Graphics) | 第36页 |
3.2 产品定位 | 第36-38页 |
3.2.1 微型纯电动轿车定义 | 第36页 |
3.2.2 产品定位 | 第36-37页 |
3.2.3 纯电动轿车造型设计特点 | 第37-38页 |
3.3 纯电动轿车造型分析 | 第38-42页 |
3.3.1 造型分析 | 第38-41页 |
3.3.2 造型设计区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第四章 岭南文化在造型设计中的和谐融入 | 第44-52页 |
4.1 岭南文化抽象设计元素的灵感来源 | 第44-46页 |
4.1.1 岭南建筑元素抽取 | 第44-45页 |
4.1.2 粤绣元素抽取 | 第45-46页 |
4.2 岭南文化和谐融入的车身造型草图设计 | 第46-48页 |
4.3 车身造型草图评价 | 第48-50页 |
4.3.1 车身造型对比评价 | 第48-50页 |
4.3.2 车身造型线稿绘制 | 第5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五章 微型纯电动汽车造型三维实现 | 第52-68页 |
5.1 计算机建模 | 第52-65页 |
5.1.1 Alias软件介绍 | 第52-53页 |
5.1.2 车身造型数字建模 | 第53-65页 |
5.2 渲染模型 | 第65页 |
5.3 手板模型制作 | 第65-67页 |
5.3.1 CNC模型制作 | 第65-66页 |
5.3.2 手工拼接打磨 | 第66页 |
5.3.3 喷漆和喷光油 | 第66-67页 |
5.3.4 模型完成最终效果 | 第6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