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然气门站流量监控系统设计与软件实现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 论文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1.4 论文组织结构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流量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| 第14-24页 |
2.1 天然气门站工艺流程介绍 | 第14-15页 |
2.2 总体设计方案 | 第15-18页 |
2.2.1 需求分析 | 第15-16页 |
2.2.2 总体结构框图 | 第16-18页 |
2.3 软硬件集成方案 | 第18-20页 |
2.3.1 硬件选型 | 第18-19页 |
2.3.2 软件开发工具 | 第19-20页 |
2.4 上下位机通信规约 | 第20-23页 |
2.4.1 工业以太网概述 | 第20-21页 |
2.4.2 Modbus/TCP | 第21-23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下位机系统分析与设计 | 第24-42页 |
3.1 下位机总体设计 | 第24-26页 |
3.1.1 下位机结构框图 | 第24-25页 |
3.1.2 下位机功能分析 | 第25-26页 |
3.2 流量计量原理与分析 | 第26-28页 |
3.2.1 天然气流量计分类 | 第26-28页 |
3.2.2 流量计量软件介绍 | 第28页 |
3.3 PLC控制单元分析与设计 | 第28-41页 |
3.3.1 PLC概述 | 第28-30页 |
3.3.2 阀门控制单元设计 | 第30-35页 |
3.3.3 I/O分配 | 第35-36页 |
3.3.4 冗余设计 | 第36-39页 |
3.3.5 PLC程序总体设计 | 第39-40页 |
3.3.6 硬件组态 | 第40-4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4章 流量监控软件的设计与组态实现 | 第42-66页 |
4.1 软件总体设计 | 第42-45页 |
4.1.1 软件功能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1.2 软件结构设计 | 第43-44页 |
4.1.3 软件模块划分 | 第44页 |
4.1.4 监控软件的通用性研究 | 第44-45页 |
4.2 通信模块 | 第45-49页 |
4.2.1 上位机与流量计算机通信 | 第46-48页 |
4.2.2 上位机与S7-400通信 | 第48页 |
4.2.3 数据库组态 | 第48-49页 |
4.3 用户界面 | 第49-53页 |
4.3.1 界面组态 | 第49-51页 |
4.3.2 菜单列表 | 第51-53页 |
4.4 存储查询模块 | 第53-59页 |
4.4.1 关系数据库 | 第53-55页 |
4.4.2 数据库设计 | 第55-59页 |
4.5 图表模块 | 第59-62页 |
4.5.1 历史数据 | 第59-60页 |
4.5.2 趋势曲线 | 第60-61页 |
4.5.3 报表查询 | 第61-62页 |
4.6 系统管理模块 | 第62-64页 |
4.6.1 用户管理 | 第62-63页 |
4.6.2 报警管理 | 第63-64页 |
4.6.3 事件记录 | 第64页 |
4.7 上位机冗余设计 | 第64-65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5章 软件功能测试 | 第66-74页 |
5.1 测试目标与测试环境 | 第66页 |
5.2 测试内容 | 第66-73页 |
5.2.1 通信模块 | 第66-67页 |
5.2.2 监控界面 | 第67-69页 |
5.2.3 系统设置 | 第69页 |
5.2.4 图表模块 | 第69-72页 |
5.2.5 系统管理模块 | 第72-73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总结和展望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