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7页 |
绪论 | 第10-30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二、学术研究现状 | 第12-26页 |
三、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26-28页 |
四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| 第28-30页 |
第一章 海权理论与中国现代海权 | 第30-46页 |
第一节 海权:传统海权与现代海权 | 第30-40页 |
一、传统海权:一个海洋权力政治概念 | 第31-37页 |
二、现代海权:一个海洋权利政治概念 | 第37-40页 |
第二节 中国现代海权:地缘定位、内涵及困境 | 第40-44页 |
一、中国的地缘政治定位:陆海复合型国家 | 第40-42页 |
二、中国现代海权:中国海洋主权、海洋权益和海洋权力的统一 | 第42-43页 |
三、两岸海权的困境:法理海洋主权重叠与两岸各自维权 | 第43-44页 |
小结 | 第44-46页 |
第二章 两岸面临的海洋争端及其挑战 | 第46-59页 |
第一节 两岸面临的海洋争端: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 | 第46-52页 |
一、钓鱼岛问题:中日海洋主权之争和三国四方战略博弈 | 第48-49页 |
二、南海问题:六国七方海洋主权和权益之争 | 第49-51页 |
三、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矛盾激化的缘由 | 第51-52页 |
第二节 海洋争端对中国大陆的挑战 | 第52-56页 |
一、制约中国大陆的海洋经济发展 | 第52-53页 |
二、削弱中国大陆的海洋安全 | 第53-55页 |
三、干扰中国大陆的周边外交关系及中美关系 | 第55页 |
四、冲击中国大陆的对台战略部署及两岸关系 | 第55-56页 |
第三节 海洋争端对台湾地区的挑战 | 第56-58页 |
一、扰乱台湾地区的渔业资源开发 | 第56-57页 |
二、加大台湾地区的内部施政压力 | 第57页 |
三、制约台湾地区的两岸政策和对外关系部署 | 第57-58页 |
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三章 两岸维护海权的立场及政策演变 | 第59-94页 |
第一节 中国大陆维护海权的立场及政策演变 | 第59-72页 |
一、建国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:坚守主权、外交宣示、强化海洋权力 | 第59-63页 |
二、20 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:搁置争议、共同开发、强化经济海权 | 第63-66页 |
三、20 世纪80年代末至2015年:法理固权、有效控制、政治协商 | 第66-72页 |
第二节 台湾地区维护海权的立场及政策演变 | 第72-91页 |
一、“两蒋时期”:坚守“一中”、捍卫海权 | 第73-76页 |
二、“李登辉时期”:软弱宣示、拒绝合作 | 第76-80页 |
三、“陈水扁时期”:“台独”理念维权 | 第80-83页 |
四、“马英九时期”:主权在我、搁置争议、共同开发 | 第83-91页 |
小结 | 第91-94页 |
第四章 两岸合作维护海权的制约因素 | 第94-117页 |
第一节 两岸政治分歧阻碍两岸合作维护海权 | 第94-101页 |
一、两岸政治定位分歧 | 第95-96页 |
二、两岸政治对立和政治互信不足 | 第96-98页 |
三、两岸政治认同分歧 | 第98-100页 |
四、台湾岛内政治对立及制衡 | 第100-101页 |
第二节 民进党抵制两岸合作维护海权 | 第101-106页 |
一、“台独”思维界定海洋维权立场及主张 | 第102-104页 |
二、敌视中国大陆的维权行动 | 第104-105页 |
三、迎合美国和日本等外部势力制约中国大陆维权 | 第105-106页 |
第三节 美国制衡两岸合作维护海权 | 第106-113页 |
一、以外交和军事影响力干预和介入中国海洋争端 | 第107-109页 |
二、以“模糊立场和主张”操控中国海洋争端议题 | 第109-110页 |
三、助推中国海洋争端国际化 | 第110-112页 |
四、坚决抑制台湾当局联合中国大陆合作维权 | 第112-113页 |
第四节 日本制约和分化两岸合作维护海权 | 第113-115页 |
一、拉拢美国、唆使菲律宾等国牵制两岸维护海权 | 第114-115页 |
二、签订“台日渔业协议”分化两岸合作维权 | 第115页 |
小结 | 第115-117页 |
第五章2008年以来两岸合作维护海权的有利条件及路径选择 | 第117-131页 |
第一节 两岸合作维护海权的有利条件 | 第117-123页 |
一、坚持“九二共识”,累积良好政治互信 | 第118-120页 |
二、两岸已构筑和平发展的大交流格局 | 第120-121页 |
三、具有较强的民意支持和相似的利益诉求 | 第121-123页 |
第二节 两岸合作维护海权的路径选择 | 第123-130页 |
一、建立常态化的两岸海洋事务“二轨”协商机制 | 第123-125页 |
二、构建两岸海洋维权的共同话语体系 | 第125-126页 |
三、加强两岸海洋经济和海洋民事合作 | 第126-128页 |
四、协同推进“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战略合作 | 第128-130页 |
小结 | 第130-131页 |
结论 | 第131-1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4-1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