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权制度改革对永昌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9-11页 |
1.3.1 数据的采集 | 第9页 |
1.3.2 数据的整理 | 第9页 |
1.3.3 数据的结果分析及论证 | 第9-10页 |
1.3.4 研究思路 | 第10-11页 |
第二章 水权及水权制度简介 | 第11-20页 |
2.0 水权概说 | 第11-14页 |
2.0.1 水权的含义 | 第11-12页 |
2.0.2 水权的特征 | 第12-13页 |
2.0.3 水权分配的原则 | 第13-14页 |
2.1 国外水权的配置制度 | 第14-15页 |
2.2 水权制度 | 第15-17页 |
2.2.1 水权制度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2.2.2 水权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| 第16-17页 |
2.3 永昌县现行的水权制度 | 第17-20页 |
2.3.1 永昌县概述 | 第17页 |
2.3.2 永昌县现行的水权制度 | 第17-20页 |
第三章 水权交易制度 | 第20-38页 |
3.1 水价 | 第20-29页 |
3.1.1 水价的构成 | 第20页 |
3.1.2 计价方式 | 第20-21页 |
3.1.3 清河灌区水价核算 | 第21页 |
3.1.4 供水生产成本核算 | 第21-29页 |
3.2 水权交易的第三方效应 | 第29-32页 |
3.2.1 水权交易第三方效应的范围界定 | 第30页 |
3.2.2 水权交易中的第三方效应问题 | 第30-31页 |
3.2.3 水权交易第三方效应理论阐释 | 第31-32页 |
3.3 水权市场的理论及应用 | 第32-33页 |
3.3.1 水权供给和需求 | 第32-33页 |
3.3.2 不同形式水权交易的目标 | 第33页 |
3.3.3 水权交易类型 | 第33页 |
3.4 水权交易实例 | 第33-38页 |
3.4.1 我国首例水权交易 | 第33-35页 |
3.4.2 永昌县清河灌区的水权交易 | 第35-38页 |
第四章 农业水权及其制度建设 | 第38-48页 |
4.1 农业水权的内涵 | 第38-39页 |
4.2 农业用水现状 | 第39-40页 |
4.3 农业节水制度 | 第40-45页 |
4.3.1 国外的农业节水制度 | 第40-41页 |
4.3.2 我国农业节水制度 | 第41-43页 |
4.3.3 永昌县农业节水发展现状 | 第43-44页 |
4.3.4 永昌县节水农业发展计划 | 第44-45页 |
4.4 农业水价 | 第45-46页 |
4.5 农业水权市场化流转 | 第46-47页 |
4.6 土地流转下的农业水权配置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永昌县农村产业结构分析研究 | 第48-55页 |
5.1 水权制度改革前永昌县水资源供需矛盾分析 | 第48-49页 |
5.2 水权制度改革前后永昌县农村产业结构对比 | 第49-53页 |
5.2.1 水权制度改革前产业结构 | 第49-50页 |
5.2.2 水权制度改革后产业结构 | 第50-51页 |
5.2.3 改革前后结果对比 | 第51-53页 |
5.3 水权制度改革后的水量分配 | 第53-54页 |
5.4 政策对永昌县水权制度改革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| 第55-56页 |
6.1 结论 | 第55页 |
6.2 不足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