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植物学论文--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

古田山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木本植物繁殖物候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-23页
    1.1 物候学研究历史简介第11-14页
    1.2 植物繁殖物候时空格局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植物开花物候时空格局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植物结实物候时空格局第16-17页
    1.3 系统发育关系对植物繁殖物候的影响第17-18页
    1.4 功能性状对开花物候的影响第18-20页
    1.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-23页
第二章 研究方法第23-31页
    2.1 物候数据收集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研究区概况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.1 中国科学植物研究所植物园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.2 古田山亚热带森林样地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物候数据记录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.1 植物园物候数据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.2 古田山物候数据第26-27页
    2.2 数据分析方法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R软件简介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谱系树的建立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1 植物园物种谱系树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2 古田山物种谱系树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气候数据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谱系信号计算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功能性状数据分析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谱系广义最小二乘回归法第29-31页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1-47页
    3.1 繁殖物候基本特征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植物繁殖物候特征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古田山植物开花物候特征第34-35页
    3.2 气候因素与繁殖物候第35-38页
    3.3 系统发育关系与繁殖物候第38-40页
    3.4 功能性状与繁殖物候第40-47页
第四章 讨论第47-52页
    4.1 繁殖物候的时空格局第47页
    4.2 气候因素对繁殖物候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4.3 系统发育关系对繁殖物候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4.4 功能性状对繁殖物候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50-52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2-54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52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多因素综合探讨植物繁殖物候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多尺度的繁殖物候研究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61页
致谢第61-62页
作者简介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嘉绍大桥钢箱梁和钢锚箱制作和施工关键技术研究
下一篇:现代高校餐饮建筑设计研究—石家庄铁道大学餐饮建筑的更新与变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