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0-17页 |
1.3.1 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0-13页 |
1.3.2 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3-17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7-18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9-23页 |
2.1 农村金融的概念 | 第19-20页 |
2.1.1 农村金融概念内涵 | 第19-20页 |
2.1.2 农村金融改革 | 第20页 |
2.2 农村金融主要理论 | 第20-23页 |
2.2.1 农业信贷补贴论 | 第20-21页 |
2.2.2 农村金融市场论 | 第21页 |
2.2.3 不完全市场竞争理论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国外与国内农村金融发展实践经验 | 第23-28页 |
3.1 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体系 | 第23-24页 |
3.1.1 美国农村金融体系 | 第23页 |
3.1.2 日本农村金融体系 | 第23页 |
3.1.3 德国农村金融体系 | 第23-24页 |
3.2 发达国家对农村金融的扶持 | 第24-25页 |
3.2.1 美国的政策做法 | 第24页 |
3.2.2 日本的政策做法 | 第24页 |
3.2.3 德国的政策做法 | 第24页 |
3.2.4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发展最新进展 | 第24-25页 |
3.3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现状 | 第25-28页 |
3.3.1 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明显增加 | 第25页 |
3.3.2 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 | 第25-26页 |
3.3.3 涉农金融机构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| 第26页 |
3.3.4 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 | 第26-28页 |
第四章 安康地区农村金融改革现状 | 第28-33页 |
4.1 安康地区基本情况 | 第28页 |
4.2 安康农村金融改革现状 | 第28-33页 |
4.2.1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稳步推进 | 第29-30页 |
4.2.2 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| 第30-31页 |
4.2.3 金融服务便利性不断增强 | 第31-32页 |
4.2.4 初步建立了以正向激励为核心的政策体系 | 第32-33页 |
第五章 安康地区农村金融改革的问题及成因 | 第33-38页 |
5.1 安康地区农村金融改革存在问题 | 第33-35页 |
5.1.1 融资难问题 | 第33-34页 |
5.1.2 融资贵问题 | 第34页 |
5.1.3 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存在缺陷 | 第34页 |
5.1.4 农村特困地区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| 第34-35页 |
5.1.5 各项政策在基层的契合度不高 | 第35页 |
5.1.6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仍不健全 | 第35页 |
5.2 安康市农村金融改革问题的成因 | 第35-38页 |
5.2.1 融资难问题成因 | 第35-36页 |
5.2.2 融资贵问题成因 | 第36页 |
5.2.3 信贷管理存在缺陷的成因 | 第36-37页 |
5.2.4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成因 | 第37页 |
5.2.5 政策契合度不高的成因 | 第37页 |
5.2.6 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的成因 | 第37-38页 |
第六章 推进安康农村金融改革对策建议 | 第38-42页 |
6.1 充分发挥政策作用 | 第38页 |
6.1.1 用好财政税收政策 | 第38页 |
6.1.2 用好货币信贷政策 | 第38页 |
6.1.3 加大各项政策契合度 | 第38页 |
6.2 促进机制体制创新 | 第38-39页 |
6.2.1 发展涉农保险 | 第38-39页 |
6.2.2 完善担保体系 | 第39页 |
6.2.3 创新农村利率体制 | 第39页 |
6.2.4 探索农村土地金融制度改革 | 第39页 |
6.2.5 推动农村发展直接融资 | 第39页 |
6.3 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| 第39-40页 |
6.3.1 夯实国有金融机构责任 | 第39-40页 |
6.3.2 深化地方法人机构改革 | 第40页 |
6.3.3 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 | 第40页 |
6.4 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| 第40-42页 |
6.4.1 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| 第40页 |
6.4.2 加强支付环境建设 | 第40-41页 |
6.4.3 加大依法治理力度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