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7-39页 |
1.1 水体中镉的污染及危害 | 第17-19页 |
1.1.1 镉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1.2 镉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| 第18-19页 |
1.2 水环境因素对镉毒性的影响 | 第19-24页 |
1.2.1 水质的影响 | 第20页 |
1.2.2 天然有机质的影响 | 第20-22页 |
1.2.3 有机污染物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1.2.4 纳米材料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1.3 水生态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生物毒性试验 | 第24-28页 |
1.3.1 发光细菌毒性试验 | 第25页 |
1.3.2 大型蚤毒性试验 | 第25-26页 |
1.3.3 水丝蚓毒性试验 | 第26-27页 |
1.3.4 锦鲫毒性试验 | 第27-28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28-29页 |
1.5 技术路线 | 第29-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0-39页 |
第二章 不同pH下镉对三种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 | 第39-59页 |
2.1 引言 | 第39-40页 |
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5页 |
2.2.1 试剂和仪器 | 第40页 |
2.2.2 不同pH下镉对发光菌的毒性测定 | 第40-41页 |
2.2.3 不同pH下镉对大型蚤的毒性测定 | 第41-42页 |
2.2.4 不同pH下镉对锦鲫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2.2.5 化学分析 | 第44页 |
2.2.6 镉的形态模拟计算 | 第44页 |
2.2.7 统计分析 | 第44-45页 |
2.2.8 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 | 第45页 |
2.3 结果和讨论 | 第45-53页 |
2.3.1 镉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 | 第45-47页 |
2.3.2 镉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 | 第47-49页 |
2.3.3 锦鲫肝脏的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 | 第49-5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9页 |
第三章 水质因子对镉的发光抑制毒性影响研究 | 第59-77页 |
3.1 引言 | 第59-60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60-65页 |
3.2.1 DOM的制备 | 第60-61页 |
3.2.2 毒性的生物测定 | 第61页 |
3.2.3 不同因素对镉毒性的影响 | 第61-63页 |
3.2.4 化学分析 | 第63-64页 |
3.2.5 计算、统计和建模 | 第64页 |
3.2.6 天然水样急性毒性试验 | 第64-65页 |
3.3 结果和讨论 | 第65-72页 |
3.3.1 Ca~(2+)、Mg~(2+)、K~+和pH对镉毒性的影响 | 第65-69页 |
3.3.2 DOM及EDTA对镉毒性的影响 | 第69-70页 |
3.3.3 模型的构建 | 第70-71页 |
3.3.4 天然水样的毒性试验 | 第71-7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第四章 碳纳米管对镉的大型蚤活动抑制毒性的影响 | 第77-97页 |
4.1 引言 | 第77页 |
4.2 实验 | 第77-81页 |
4.2.1 药品和仪器 | 第77-78页 |
4.2.2 碳纳米管的表征 | 第78页 |
4.2.3 悬浮液中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| 第78-79页 |
4.2.4 大型蚤的急性毒性试验 | 第79页 |
4.2.5 镉在碳纳米管上的吸附和解吸 | 第79-80页 |
4.2.6 镉在大型蚤体内的积累和净化 | 第80页 |
4.2.7 统计分析 | 第80-81页 |
4.3 结果和讨论 | 第81-92页 |
4.3.1 碳纳米管的理化性质 | 第81-84页 |
4.3.2 原始碳纳米管对镉毒性的影响 | 第84-86页 |
4.3.3 碳纳米管浸出液(催化剂杂质)对镉毒性的影响 | 第86-88页 |
4.3.4 纯化的碳纳米管对镉毒性的影响 | 第88页 |
4.3.5 镉在碳纳米管上的吸附和解吸 | 第88-90页 |
4.3.6 镉在大型蚤体内的积累和净化 | 第90-9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7页 |
第五章 镉和碳纳米管对锦鲫的氧化应激效应研究 | 第97-116页 |
5.1 引言 | 第97页 |
5.2 实验 | 第97-99页 |
5.2.1 OH-MWCNTs的表征 | 第97-98页 |
5.2.2 OH-MWCNTs对Cd的吸附 | 第98页 |
5.2.3 暴露方案 | 第98页 |
5.2.4 样品制备 | 第98页 |
5.2.5 金属测定 | 第98-99页 |
5.2.6 生化分析 | 第99页 |
5.2.7 统计分析 | 第99页 |
5.2.8 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 | 第99页 |
5.3 结果和讨论 | 第99-110页 |
5.3.1 OH-MWCNTs样品的表征 | 第99-101页 |
5.3.2 镉在OH-MWCNTs上的吸附 | 第101-103页 |
5.3.3 镉在鱼体内的积累 | 第103-106页 |
5.3.4 肝脏组织的氧化应激生物标记物 | 第106-109页 |
5.3.5 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 | 第109-11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10-11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1-116页 |
第六章 镉和全氟辛烷磺酸对水丝蚓的联合毒性 | 第116-136页 |
6.1 引言 | 第116-117页 |
6.2 材料和方法 | 第117-120页 |
6.2.1 药品及试剂 | 第117页 |
6.2.2 试验生物 | 第117页 |
6.2.3 急性毒性试验 | 第117-118页 |
6.2.4 Cd和PFOS的氧化应激效应 | 第118页 |
6.2.5 样品制备 | 第118-119页 |
6.2.6 生化分析 | 第119页 |
6.2.7 水丝蚓体内Cd和PFOS的含量测定 | 第119-120页 |
6.2.8 统计分析 | 第120页 |
6.3 结果和讨论 | 第120-132页 |
6.3.1 不同pH下Cd和PFOS对水丝蚓的急性毒性 | 第120-123页 |
6.3.2 水丝蚓体内积累的Cd和PFOS含量 | 第123-127页 |
6.3.3 氧化应激状态 | 第127-132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2-136页 |
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136-139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136-137页 |
7.2 研究特色与创新 | 第137页 |
7.3 研究展望 | 第137-139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| 第139-141页 |
致谢 | 第141-1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