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1-17页 |
1.1 研究缘起 | 第11页 |
1.2 研究内容与目的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1.4 概念阐释 | 第12-14页 |
1.4.1 “电影视听文献”概念 | 第12-13页 |
1.4.2 “改编”及“电影改编”概念 | 第13-14页 |
1.5 文献综述 | 第14-17页 |
第2章 中外电影视听文献改编史略 | 第17-39页 |
2.1 从手工光影到电影的诞生 | 第17-19页 |
2.1.1 技术探索:“光影”的科学理论及技术实践 | 第17-18页 |
2.1.2 内容生成:从纯粹的“动作”片到人文内容的填充 | 第18-19页 |
2.2 外国电影视听文献改编史略 | 第19-29页 |
2.2.1 改编的尝试:梅里埃和英国电影学派“布莱顿”的电影改编之路 | 第20页 |
2.2.2 改编日渐成规:法国百代电影公司的改编探索 | 第20-21页 |
2.2.3 改编的工业化:美国好莱坞电影制造基地的改编成果 | 第21-23页 |
2.2.4 改编的魅力:众多电影导演借由改编而入门或成名 | 第23-24页 |
2.2.5 改编的成果:四大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改编自文本者目录 | 第24-29页 |
2.3 中国电影视听文献改编史略 | 第29-39页 |
2.3.1 电影初创至解放前改编情状(1896—1948) | 第29-32页 |
2.3.2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改编情状(1949—1979) | 第32-34页 |
2.3.3 改革开放后至今改编情状(1979—) | 第34-39页 |
第3章 文本改编的电影视听文献阅读推广意义 | 第39-55页 |
3.1 文本与之改编的电影间的比照阅读可能 | 第39-42页 |
3.1.1 改编:艺术界的历史因袭惯性 | 第39-40页 |
3.1.2 改编:电影与文本内容上的融通 | 第40-42页 |
3.2 电影改编文本的社会意义 | 第42-49页 |
3.2.1 增加文本读者数量,提升文本关注度 | 第42-44页 |
3.2.2 影像解读——引发二次曝光效应,升值文本内容 | 第44-45页 |
3.2.3 社会教化力量 | 第45-49页 |
3.3 文本改编电影视听文献的阅读必要性 | 第49-55页 |
3.3.1 电影文化建设使然 | 第49-50页 |
3.3.2 “大阅读”题中之义 | 第50-52页 |
3.3.3 “通识教育”之要义 | 第52-55页 |
第4章 图书馆电影视听文献阅读推广案例研究 | 第55-63页 |
4.1 厦门图书馆案例研究分析 | 第55-57页 |
4.2 东南大学图书馆案例研究分析 | 第57-59页 |
4.3 图书馆电影视听文献阅读推广活动现存问题分析 | 第59-61页 |
4.3.1 活动时间短促,频次不定 | 第59-60页 |
4.3.2 读者参与缺失,互动空白 | 第60页 |
4.3.3 社团合作不紧密,社会合作薄弱 | 第60页 |
4.3.4 专职馆员缺位,领航导读乌有 | 第60-61页 |
4.4 图书馆电影视听文献阅读推广活动现存问题对策建议 | 第61-63页 |
第5章 结语:基于文本改编的电影视听文献阅读推广方式展望 | 第63-69页 |
5.1 由影至书:书影共话式阅读 | 第64-65页 |
5.2 由浅至深:幕后的知识花园 | 第65-67页 |
5.3 由读至写:书影共话体写作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