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地球物理学论文--大地(岩石界)物理学(固体地球物理学)论文--地震学论文

地表沉积地震放大效应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1章 引言第11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1.3 选题依据及研究思路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选题依据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思路第14-15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主要开拓性工作第15-17页
第2章 研究区的选择及地质情况第17-30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的选择依据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天然地震背景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地质与地形条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研究区评价第20-21页
    2.2 研究区地质调查第21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地质情况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沉积相模式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研究区地形特点第28-29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3章 综合工程物探与沉积地质建模第30-59页
    3.1 综合工程物探设计及测线布设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综合工程物探组合模式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综合工程物探测线布设第31-33页
    3.2 浅层折射地震勘探第33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一致性检测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折射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野外折射地震勘探实测资料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折射地震勘探成果解释第35-43页
    3.3 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高密度电阻率法装置类型及数据采集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成果解释第43-48页
    3.4 浅层反射地震勘探第48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野外数据采集参数设置及过程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数据处理流程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参数选取及校正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反射地震勘探成果解释第52-55页
    3.5 综合建模第55-58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4章 地震放大效应正演模拟第59-83页
    4.1 SH波在地表沉积层中传播的精确模拟方法第59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建立模型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弹性波动方程及求解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模拟算法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单层模型情况第63-64页
    4.2 参数及误差分析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参数分析、测量、计算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参数误差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 4.3 模拟结果分析第66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参数对比分析第66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测线地震放大效应分析第74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研究区地震放大效应分析第79-82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82-83页
第5章 天然地震观测、处理与对比分析第83-106页
    5.1 天然地震观测台站布置第83-84页
    5.2 天然地震数据采集及处理第84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天然地震地震数据采集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天然地震观测数据处理流程第85-88页
    5.3 天然地震观测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S01观测点放大效应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S06观测点放大效应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放大效应曲线对比分析第89-90页
    5.4 观测点正演模拟结果分析第90-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S01观测点参数模型及模拟结果第91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S06观测点参数模型及模拟结果第96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观测点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第101-105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105-106页
结论第106-108页
致谢第108-110页
参考文献第110-11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16页

论文共11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滨里海盆地S地区盐上层系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
下一篇:路面覆盖物多频分辨算法的分析与改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