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国教育事业论文--教育制度论文--义务教育论文

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问题研究

研究的创新点第6-11页
中文摘要第11-13页
ABSTRACT第13-15页
1 绪论第16-35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20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综述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综述第23-28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 1.4 主要研究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重点与难点第34-35页
2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相关理论第35-76页
    2.1 概念界定及相关概念辨析第3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概念界定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相关概念辨析第40-46页
    2.2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理论基础第46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政府治理理论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公共产品理论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教育公平理论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统筹学的相关理论第56-58页
    2.3 影响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因素第58-6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教育行政体制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义务教育管理的纵向结构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义务教育管理的横向结构第63-65页
    2.4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目标与基本原则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目标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基本原则第66-67页
    2.5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主体、内容及机制第67-7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主体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内容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机制第73-76页
3 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历史渊源第76-89页
    3.1 清末义务教育省级管理考察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清末义务教育的萌芽阶段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清末义务教育管理的主体、内容及机制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清末义务教育省级管理的特征第79页
    3.2 民国义务教育省级管理考察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民国义务教育的推进阶段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民国义务教育管理的主体、内容及机制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民国义务教育省级管理的特征第82页
    3.3 新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管理考察第82-8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1949-1976年义务教育省级管理的探索发展阶段第82-8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1977-1985年义务教育省级管理从发展到普及的过渡阶段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1986-2005年义务教育省级管理的全面普及阶段第85-86页
    3.4 新中国义务教育从省级管理到省级统筹第86-89页
4 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现状分析第89-113页
    4.1 加强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总体格局正在形成第90-92页
    4.2 省级人民政府的统筹主体地位基本确立第92-94页
    4.3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机制构建初见成效第94-96页
    4.4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环境不断改善第96-97页
    4.5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省级统筹得到重视第97-101页
    4.6 教师队伍建设省级统筹明显加强第101-103页
    4.7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应对了有关热点难点问题第103-104页
    4.8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区域差异缩小第104-113页
5 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第113-128页
    5.1 义务教育省级政府统筹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13-12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义务教育省级政府统筹责权不够明晰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机制不够完善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省级统筹差异性大第116-12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省级统筹力不足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省级统筹需加强第122-125页
    5.2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问题的归因分析第125-12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我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还处于探索阶段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行政集权对义务教育省级统筹有一定制约第12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统筹能力有限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方法论滞后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转变还没有到位第128页
6 部分国家与地区义务教育省(州)统筹的主体、内容及策略第128-151页
    6.1 美国义务教育统筹分析第129-13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美国义务教育统筹的主体和内容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美国义务教育经费及师资统筹的策略第130-132页
    6.2 法国义务教育统筹分析第132-13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法国义务教育统筹的主体和内容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法国义务教育经费及师资统筹的策略第133-135页
    6.3 德国义务教育统筹分析第135-13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德国义务教育统筹的主体和内容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德国义务教育经费及师资统筹的策略第136-137页
    6.4 芬兰义务教育统筹分析第137-140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芬兰义务教育统筹的主体和内容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芬兰义务教育经费及师资统筹的策略第138-140页
    6.5 印度义务教育统筹分析第140-144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印度义务教育统筹的主体和内容第140-142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印度义务教育经费及师资统筹的策略第142-144页
    6.6 港台地区义务教育统筹的主体、内容及策略第144-148页
        6.6.1 香港义务教育统筹分析第144-146页
        6.6.2 台湾义务教育统筹分析第146-148页
    6.7 部分国家与地区义务教育省(州)统筹的共性特点第148-151页
7 完善我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对策建议第151-164页
    7.1 科学界定义务教育省级统筹主体的权责第152-153页
    7.2 理顺义务教育各相关部门的关系第153-155页
    7.3 扩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的权力第155-156页
    7.4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机制第156-162页
        7.4.1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法律保障机制第156-157页
        7.4.2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省级统筹主体的责任机制第157-158页
        7.4.3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问责机制第158-159页
        7.4.4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协商会商机制第159-160页
        7.4.5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专家咨询机制第160页
        7.4.6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监督机制第160-161页
        7.4.7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绩效的评价及反馈机制第161-162页
    7.5 提升义务教育省级统筹主体的统筹素质第162-163页
    7.6 学习借鉴部分国家和地区有效做法和经验第163-164页
8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64-166页
附录1 《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问题研究》访谈提纲(一)第166页
附录2 《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问题研究》访谈提纲(二)第166-167页
附录3 《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问题研究》访谈提纲(三)第167页
附录4 《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问题研究》访谈提纲(四)第167-168页
附录5 《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问题研究》访谈提纲(五)第168页
附录6 《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问题研究》访谈提纲(六)第168-169页
附录7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调查问卷(校长卷)第169-172页
主要参考文献第172-179页
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79-180页
后记第180页

论文共1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细胞因子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及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
下一篇:刑事被告人权利宪法保障比较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