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制砂在桥梁高标号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
| 摘要 | 第2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4页 |
| 1 绪论 | 第8-21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| 1.1.1 砂的需求量增加 | 第8页 |
| 1.1.2 天然砂短缺 | 第8-9页 |
| 1.1.3 天然砂和机制砂的特点 | 第9-10页 |
| 1.2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3 机制砂及机制砂高标号混凝土的应用研究 | 第11-20页 |
| 1.3.1 机制砂的定义及特性 | 第11-12页 |
| 1.3.2 制砂设备 | 第12-14页 |
| 1.3.3 机制砂研究应用 | 第14-17页 |
| 1.3.4 机制砂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| 第17-18页 |
| 1.3.5 石粉的作用机理 | 第18-20页 |
| 1.4 课题的来源及目的 | 第20页 |
| 1.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0页 |
| 1.6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| 2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| 第21-28页 |
| 2.1 试验材料及性能 | 第21-27页 |
| 2.1.1 细集料 | 第21-24页 |
| 2.1.2 粗集料 | 第24-25页 |
| 2.1.3 水泥 | 第25-26页 |
| 2.1.4 外加剂 | 第26页 |
| 2.1.5 水 | 第26-27页 |
| 2.2 试验方法 | 第27页 |
| 2.3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3 C50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| 第28-35页 |
| 3.1 配合比设计步骤 | 第28-29页 |
| 3.2 砂率选取 | 第29-30页 |
| 3.3 混凝土拌制、养护、抗压强度试验 | 第30-33页 |
| 3.4 每立方混凝土成本计算及对比 | 第33-34页 |
| 3.5 配合比选择 | 第34页 |
| 3.6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4 C50机制砂混凝土与天然砂混凝土对比 | 第35-38页 |
| 4.1 机制砂混凝土与天然河砂混凝土强度对比 | 第35-36页 |
| 4.2 机制砂混凝土与天然河砂混凝土和易性对比 | 第36-37页 |
| 4.3 机制砂混凝土与天然河砂混凝土工作性对比 | 第37页 |
| 4.4 机制砂混凝土与天然河砂混凝土抗渗性对比 | 第37页 |
| 4.5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| 5 C50机制砂混凝土在桥梁项目上的应用实践 | 第38-43页 |
| 5.1 应用范围 | 第38页 |
| 5.2 机制砂的生产过程 | 第38-39页 |
| 5.2.1 矿山选择 | 第38页 |
| 5.2.2 机制砂生产 | 第38-39页 |
| 5.3 机制砂的检验及分级 | 第39-40页 |
| 5.4 机制砂高标号混凝土的原料及制备 | 第40-41页 |
| 5.4.1 水泥 | 第40页 |
| 5.4.2 机制砂 | 第40页 |
| 5.4.3 粗集料 | 第40页 |
| 5.4.4 外加剂 | 第40页 |
| 5.4.5 水 | 第40页 |
| 5.4.6 拌和 | 第40-41页 |
| 5.5 应用过程中试验 | 第41页 |
| 5.6 弹模、耐久性试验 | 第41页 |
| 5.7 外委检查 | 第41页 |
| 5.8 推广应用 | 第41-42页 |
| 5.9 提高机制砂高标号混凝土强度和和易性 | 第42页 |
| 5.10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| 6 C50机制砂混凝土经济效益及环保分析 | 第43-50页 |
| 6.1 机制砂成本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6.2 机制砂混凝土与天然河砂混凝土成本对比 | 第44-45页 |
| 6.3 弃土场征地费 | 第45页 |
| 6.4 直接经济效益 | 第45-46页 |
| 6.5 同类项目推广效益 | 第46页 |
| 6.6 间接经济效益及环境保护分析 | 第46-48页 |
| 6.6.1 降低天然河砂需求 | 第46-47页 |
| 6.6.2 废物利用及环境保护 | 第47-48页 |
| 6.6.3 减少扬尘污染 | 第48页 |
| 6.7 高标号机制砂混凝土推广前景 | 第48-49页 |
| 6.8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| 结论 | 第50-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