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 绪论 | 第13-28页 |
| 1.1 课题背景 | 第13-19页 |
| 1.1.1 森林火灾与预防 | 第13-15页 |
| 1.1.2 森林可燃物 | 第15-18页 |
| 1.1.3 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性质和基础理论 | 第18-19页 |
| 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9-24页 |
| 1.2.1 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研究 | 第19页 |
| 1.2.2 可燃物含水率影响因子 | 第19-21页 |
| 1.2.3 可燃物含水率模型研究 | 第21-22页 |
| 1.2.4 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方法 | 第22-24页 |
| 1.3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4页 |
| 1.4 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| 1.5 创新点 | 第25-26页 |
| 1.6 技术路线 | 第26-28页 |
| 2 研究区概况 | 第28-32页 |
| 2.1 植被 | 第28-29页 |
| 2.2 气候 | 第29-30页 |
| 2.2.1 自然气候 | 第29页 |
| 2.2.2 水文气候 | 第29-30页 |
| 2.3 地形地貌 | 第30页 |
| 2.4 土壤 | 第30-31页 |
| 2.5 森林火灾概况 | 第31-32页 |
| 3 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法 | 第32-39页 |
| 3.1 引言 | 第32页 |
| 3.2 野外样地实验 | 第32-36页 |
| 3.2.1 研究对象选定 | 第32页 |
| 3.2.2 野外样地实验 | 第32-36页 |
| 3.3 室内模拟实验 | 第36页 |
| 3.4 数据处理与分析 | 第36-38页 |
| 3.4.1 可燃物含水率计算 | 第36-37页 |
| 3.4.2 气象数据 | 第37页 |
| 3.4.3 可燃物含水率模型 | 第37-38页 |
| 3.4.4 数据处理用到的统计软件 | 第38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4 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可燃物平衡含水率的影响 | 第39-51页 |
| 4.1 引言 | 第39页 |
| 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9-50页 |
| 4.2.1 可燃物含水率的时间变化 | 第39-41页 |
| 4.2.2 空气温度对平衡含水率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| 4.2.3 空气相对湿度对平衡含水率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| 4.2.4 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平衡含水率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| 4.2.5 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时滞的影响 | 第46-50页 |
| 4.3 讨论 | 第50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| 5 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变化 | 第51-77页 |
| 5.1 引言 | 第51页 |
| 5.2 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动态变化 | 第51-74页 |
| 5.2.1 可燃物含水率统计特征 | 第51-52页 |
| 5.2.2 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分析 | 第52-59页 |
| 5.2.3 气象因子动态分析 | 第59-72页 |
| 5.2.4 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相关关系 | 第72-74页 |
| 5.3 讨论 | 第74-76页 |
| 5.4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| 6 以日为时间步长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 | 第77-147页 |
| 6.1 引言 | 第77页 |
| 6.2 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 | 第77-145页 |
| 6.2.1 阳坡山杨-白桦混交林(西林吉) | 第77-83页 |
| 6.2.2 阴坡落叶松林(西林吉) | 第83-91页 |
| 6.2.3 阳坡樟子松(西林吉) | 第91-98页 |
| 6.2.4 阴坡落叶松-白桦混交林(西林吉) | 第98-105页 |
| 6.2.5 阴坡白桦林(西林吉) | 第105-113页 |
| 6.2.6 阳坡落叶松林(南瓮河) | 第113-120页 |
| 6.2.7 阳坡蒙古栎林(南瓮河) | 第120-127页 |
| 6.2.8 阳坡落叶松-白桦混交林(南瓮河) | 第127-134页 |
| 6.2.9 阴坡落叶松-白桦混交林(南瓮河) | 第134-141页 |
| 6.2.10 沟塘草甸(南瓮河) | 第141-145页 |
| 6.3 讨论 | 第145-146页 |
| 6.4 本章小结 | 第146-147页 |
| 7 以小时为时间步长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 | 第147-156页 |
| 7.1 引言 | 第147页 |
| 7.2 可燃物含水率日动态变化 | 第147-150页 |
| 7.3 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 | 第150-154页 |
| 7.4 讨论 | 第154-155页 |
| 7.5 本章小结 | 第155-156页 |
| 8 不同距离气象数据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 | 第156-172页 |
| 8.1 引言 | 第156页 |
| 8.2 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 | 第156-170页 |
| 8.2.1 气象因子选择 | 第156-158页 |
| 8.2.2 模型拟合参数 | 第158-161页 |
| 8.2.3 模型误差对比 | 第161-163页 |
| 8.2.4 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 | 第163-170页 |
| 8.3 讨论 | 第170页 |
| 8.4 本章小结 | 第170-172页 |
| 结论 | 第172-17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73-182页 |
| 附录 | 第182-183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83-184页 |
| 致谢 | 第184-186页 |
| 附表 | 第186-1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