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8-15页 |
(一)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(二) 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1.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2.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(三)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| 第13-15页 |
1.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2. 创新之处 | 第14-15页 |
一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内涵 | 第15-23页 |
(一)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概念辨析 | 第15-19页 |
1. 自我教育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| 第15-18页 |
2.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含义 | 第18-19页 |
(二)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特征 | 第19-23页 |
1.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本质特征 | 第19-20页 |
2.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一般特征 | 第20-23页 |
二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3-35页 |
(一) 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心理机制 | 第23-26页 |
1. 自我意识的发展激发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的动机 | 第23-25页 |
2. 自我内部矛盾的运动产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的动力 | 第25-26页 |
3. 主体性的发挥提供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运行的保证 | 第26页 |
(二) 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思想渊源 | 第26-32页 |
1. 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的个人修身理念 | 第26-30页 |
2. 西方道德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思想因素 | 第30-32页 |
(三) 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理论依据 | 第32-35页 |
1.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| 第32页 |
2. 马克思主义人的主观能动性理论 | 第32-33页 |
3.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| 第33-35页 |
三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| 第35-49页 |
(一)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存在问题及成因 | 第35-39页 |
1.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意识淡薄 | 第35-36页 |
2.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能力欠缺 | 第36-38页 |
3.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现存问题的成因 | 第38-39页 |
(二)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现实需要 | 第39-43页 |
1.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迫切要求 | 第39-40页 |
2.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应对社会转型期挑战的必然选择 | 第40-42页 |
3.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顺应新的时代发展特点的必然要求 | 第42-43页 |
(三)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| 第43-49页 |
1.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| 第43-45页 |
2.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| 第45-46页 |
3.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成才发展的必要途径 | 第46-49页 |
四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实现 | 第49-64页 |
(一)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的方法 | 第49-54页 |
1. 自我修养 | 第49-50页 |
2. 自我学习 | 第50-51页 |
3. 批评和自我批评 | 第51-53页 |
4. 自我实践 | 第53-54页 |
(二)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能力 | 第54-59页 |
1. 把握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,增强自我教育意识 | 第54-55页 |
2. 丰富情感体验的形式内容,提升自我感悟能力 | 第55-56页 |
3.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我观,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| 第56-58页 |
4. 掌握科学适当的调适方法,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| 第58-59页 |
(三) 创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的实现条件 | 第59-64页 |
1. 注重正面激励和引导,加强自我教育正面引导的有效性 | 第59-60页 |
2. 重视外部教育模式调整,增强自我教育活动实现的自觉性 | 第60-62页 |
3. 发挥网络新媒体作用,拓展自我教育开展的有效空间 | 第62-64页 |
结语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