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引言 | 第12-13页 |
一、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概述 | 第13-20页 |
(一) 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功能的演变过程 | 第13-14页 |
1. 司法建议作为判决执行的保障性措施阶段 | 第13页 |
2. 司法建议以能动服务司法为目的的新时期 | 第13-14页 |
(二) 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性质 | 第14-16页 |
1. 司法建议与司法裁决 | 第15-16页 |
2. 司法建议与软法 | 第16页 |
(三) 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类型 | 第16-18页 |
(四) 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法律效力 | 第18-20页 |
二、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的价值分析 | 第20-24页 |
(一) 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的实践价值分析 | 第20-22页 |
1. 能动司法观念觉醒的需要 | 第20页 |
2. 顺应司法权运行规律的需要 | 第20-21页 |
3. 满足行政纠纷解决需要 | 第21页 |
4. 缓解行政审判尴尬的处境 | 第21-22页 |
(二) 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的理论价值分析 | 第22-24页 |
1. 提高司法效益的效率价值 | 第22-23页 |
2. 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公正价值 | 第23页 |
3. 促进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的能动价值 | 第23-24页 |
三、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| 第24-29页 |
(一) 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4-26页 |
1. 司法建议工作的开展地方性差异明显 | 第24-25页 |
2. 司法建议的质量参差不齐 | 第25页 |
3. 司法建议的践行效果千差万别 | 第25-26页 |
(二) 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实践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6-29页 |
1. 司法建议制度理念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| 第26-27页 |
2. 立法脱节与政策支持之间存在矛盾 | 第27-28页 |
3. 法官办案效率与司法建议制作质量无法并重 | 第28-29页 |
四、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的构想 | 第29-35页 |
(一) 明确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的理念 | 第29-31页 |
1. 司法建议应在发挥能动性的基础上保持中立的本质属性 | 第29-30页 |
2. 司法建议的制发应当坚持“质”与“量”的并重 | 第30页 |
3. 司法建议的适用范围应当明确其界限 | 第30-31页 |
4. 法院在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工作中应当保持中立 | 第31页 |
(二) 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的举措 | 第31-35页 |
1. 提高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的社会认知度 | 第31-32页 |
2. 完善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相关法律法规 | 第32-33页 |
3. 提高法院司法建议工作水平 | 第33-34页 |
4. 建立公开的行政诉讼司法建议信息库 | 第34-35页 |
结语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9页 |
致谢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