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经验的当代表达--韩东诗歌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绪论 | 第11-17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11-12页 |
二、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2-16页 |
三、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| 第16-17页 |
第一章 从“第三代”到独立的诗人 | 第17-30页 |
第一节 反叛:1980-1988 | 第17-21页 |
一、“PASS北岛” | 第17-18页 |
二、解构崇高 | 第18-20页 |
三、“朦胧诗”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建构与怀疑:1989-1998 | 第21-24页 |
一、日常生活的美学建构 | 第21-23页 |
二、从怀疑到断裂 | 第23-24页 |
第三节 理性回归:1999年以来 | 第24-30页 |
一、回归“个人” | 第25-27页 |
二、审视“自我” | 第27-30页 |
第二章 韩东诗歌的当代性 | 第30-42页 |
第一节 观照当下生活 | 第31-34页 |
一、“全新的风俗” | 第31-33页 |
二、“紧急状态 | 第33-34页 |
第二节 有距离的抒情 | 第34-37页 |
一、探究当下的晦暗 | 第34-35页 |
二、“第一次抒情” | 第35-37页 |
第三节 当代与过去和未来 | 第37-42页 |
一、包蕴过去 | 第38-39页 |
二、指涉未来 | 第39-42页 |
第三章 韩东的诗歌观念 | 第42-56页 |
第一节 诗到语言为止了吗? | 第42-47页 |
一、“诗到语言为止” | 第42-44页 |
二、语言是“世界之光” | 第44-45页 |
三、“中国当代诗歌到现实汉语为止” | 第45-47页 |
第二节 民间立场意味着什么? | 第47-52页 |
一、什么是“民间”? | 第47-48页 |
二、为什么要“断裂”? | 第48-49页 |
三、盘峰论争的意义 | 第49-52页 |
第三节 写作与真理的关系 | 第52-56页 |
一、对真理的无限趋近 | 第52-53页 |
二、写作揭示真理的开放性 | 第53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