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容留他人吸毒罪中的“容留”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s | 第5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8-13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8页 |
1.2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9-11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1.5 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容留行为概述 | 第13-25页 |
2.1 容留的含义 | 第13-14页 |
2.2 容留的特点 | 第14-18页 |
2.2.1 “帮助行为”的实行化 | 第14-16页 |
2.2.2 容留只存在作为的形式 | 第16-17页 |
2.2.3 容留主观上只能是直接故意 | 第17-18页 |
2.3 容留的方式 | 第18-25页 |
2.3.1 提供场所 | 第18-22页 |
2.3.2 提供便利 | 第22-25页 |
第3章 “提供场所”的理解与认定 | 第25-36页 |
3.1 “场所”的含义及特征 | 第25-29页 |
3.1.1 “场所”的含义 | 第25-26页 |
3.1.2 “场所”的特征 | 第26-29页 |
3.2 “提供场所”行为的认定 | 第29-36页 |
3.2.1 场所 “控制权”的理解 | 第29-32页 |
3.2.2 多人控制场所时 “提供”行为的认定 | 第32-36页 |
第4章 “提供便利”的理解与认定 | 第36-44页 |
4.1 “便利”的含义 | 第36-37页 |
4.2 “提供便利”行为的认定 | 第37-44页 |
4.2.1 与聚众吸毒行为的区分 | 第37-38页 |
4.2.2 是否需要以提供场所为前提条件 | 第38-39页 |
4.2.3 “提供便利”的方式 | 第39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附录: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