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| 第10-16页 |
1.2.1 国外相关研究 | 第10-13页 |
1.2.2 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3-16页 |
1.2.3 研究评述 | 第16页 |
1.3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6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5.1 文献查阅法 | 第17-18页 |
1.5.2 实地调研法 | 第18页 |
1.5.3 分析讨论法 | 第18页 |
1.5.4 整体分析法 | 第18页 |
1.6 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2 杭州风情小镇景观设计相关概念及理论 | 第20-24页 |
2.1 相关概念解读 | 第20-21页 |
2.1.1 社会主义新农村 | 第20页 |
2.1.2 美丽乡村 | 第20页 |
2.1.3 风情小镇 | 第20-21页 |
2.2 相关理论研究基础 | 第21-24页 |
2.2.1 人居环境学 | 第21页 |
2.2.2 景观生态学 | 第21-22页 |
2.2.3 乡村景观规划学 | 第22页 |
2.2.4 环境行为心理学 | 第22-23页 |
2.2.5 园林美学 | 第23-24页 |
3 杭州风情小镇景观设计调查分析 | 第24-63页 |
3.1 调查对象 | 第24页 |
3.2 调查方法 | 第24-25页 |
3.2.1 资料收集 | 第24页 |
3.2.2 实地调查 | 第24页 |
3.2.3 访谈和问卷调查 | 第24-25页 |
3.2.4 综合归纳与分析 | 第25页 |
3.3 调查内容 | 第25-26页 |
3.4 调查结果与分析 | 第26-53页 |
3.4.1 历史名村(镇)型风情小镇 | 第26-36页 |
3.4.2 产业集聚型风情小镇 | 第36-44页 |
3.4.3 主题开发型风情小镇 | 第44-53页 |
3.5 杭州风情小镇景观构成要素 | 第53-60页 |
3.5.1 自然环境 | 第53-54页 |
3.5.2 建筑 | 第54-56页 |
3.5.3 道路 | 第56页 |
3.5.4 水体 | 第56-57页 |
3.5.5 植物 | 第57-59页 |
3.5.6 休憩设施及景观小品 | 第59-60页 |
3.5.7 其他 | 第60页 |
3.6 杭州风情小镇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60-63页 |
3.6.1 景观建成效果存在差异 | 第61页 |
3.6.2 地域特色的挖掘不够深入 | 第61页 |
3.6.3 资金来源渠道有限 | 第61页 |
3.6.4 景观教育性缺乏 | 第61-62页 |
3.6.5 相关法规与管理缺乏 | 第62-63页 |
4 杭州风情小镇景观质量评价分析 | 第63-77页 |
4.1 杭州风情小镇景观质量评价方法 | 第63-64页 |
4.1.1 层次分析法 | 第63页 |
4.1.2 模糊综合评价法 | 第63-64页 |
4.2 杭州风情小镇景观质量评价 | 第64-71页 |
4.2.1 建立景观质量评价评价指标集 | 第64-65页 |
4.2.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| 第65-70页 |
4.2.3 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等级 | 第70-71页 |
4.3 杭州风情小镇景观质量评价结果 | 第71-76页 |
4.3.1 历史名村(镇)型风情小镇景观质量评价 | 第71-73页 |
4.3.2 产业集聚型风情小镇景观质量评价 | 第73-74页 |
4.3.3 主题开发型风情小镇景观质量评价 | 第74-75页 |
4.3.4 景观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| 第75-76页 |
4.4 小结 | 第76-77页 |
5 杭州风情小镇景观设计策略 | 第77-85页 |
5.1 杭州风情小镇景观设计原则 | 第77-78页 |
5.1.1 整体性原则 | 第77页 |
5.1.2 因地制宜原则 | 第77页 |
5.1.3 以人为本原则 | 第77页 |
5.1.4 文化性原则 | 第77-78页 |
5.1.5 特色性原则 | 第78页 |
5.1.6 经济性原则 | 第78页 |
5.2 杭州风情小镇景观设计策略 | 第78-82页 |
5.2.1 合理规划,突出特色 | 第78-80页 |
5.2.2 拓展资金来源,创新建设模式 | 第80页 |
5.2.3 提升景观功能 | 第80-81页 |
5.2.4 完善相关法规,加强后期管理 | 第81-82页 |
5.2.5 加大宣传力度 | 第82页 |
5.3 杭州风情小镇景观主要设计内容 | 第82-85页 |
5.3.1 与风情小镇景观规划设计相结合的基础设施完善 | 第82-83页 |
5.3.2 风情小镇空间设计 | 第83页 |
5.3.3 风情小镇环境建设 | 第83-84页 |
5.3.4 风情小镇文化资源挖掘 | 第84页 |
5.3.5 村民参与的创造性内容设计 | 第84-85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85-87页 |
6.1 结论 | 第85-86页 |
6.2 本文创新之处 | 第86页 |
6.3 本文不足之处 | 第86页 |
6.4 展望 | 第86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1页 |
图表目录 | 第91-93页 |
附录1 杭州首批与第二批风情小镇具体名单 | 第93-94页 |
附录2 杭州风情小镇景观专家意见征询卷 | 第94-97页 |
附录3 专家评分权重计算结果 | 第97-100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00-101页 |
导师简历 | 第101-102页 |
致谢 | 第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