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符号对照表 | 第11-12页 |
缩略语对照表 | 第12-1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20页 |
1.1 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2 阴极保护远传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7-18页 |
1.2.1 国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2.2 国内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| 第18页 |
1.2.3 阴极保护远传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| 第18页 |
1.3 本文主要内容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基于Windows系统的编程技术和理论 | 第20-32页 |
2.1 软件开发平台简介 | 第20-24页 |
2.1.1 .NET开发平台简介 | 第20-22页 |
2.1.2 Visual Studio 2012简介 | 第22页 |
2.1.3 Web开发语言简介 | 第22-23页 |
2.1.4 MySql数据库及MySql Workbench | 第23-24页 |
2.2 软件结构体系与通信技术介绍 | 第24-30页 |
2.2.1 C/S架构和B/S架构 | 第24-26页 |
2.2.2 TCP/IP协议模型和OSI协议模型 | 第26-28页 |
2.2.3 基于TCP/IP协议的Socket通信机制 | 第28-30页 |
2.3 多线程技术的应用 | 第30-31页 |
2.3.1 多线程的简介 | 第30页 |
2.3.2 如何在.NET中使用多线程技术 | 第30-3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阴极保护远传监控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| 第32-50页 |
3.1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| 第32-33页 |
3.1.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| 第32页 |
3.1.2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| 第32-33页 |
3.2 客户端设计 | 第33-41页 |
3.2.1 硬件客户端设计 | 第34-36页 |
3.2.2 PC客户端设计 | 第36-38页 |
3.2.3 移动客户端设计 | 第38-41页 |
3.3 系统服务器设计 | 第41-48页 |
3.3.1 系统服务器的功能模块设计 | 第41-43页 |
3.3.2 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库设计 | 第43-4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四章 阴极保护远传监控系统的服务器的实现 | 第50-72页 |
4.1 登录模块的实现 | 第50-52页 |
4.2 下位机调度控制模块的实现 | 第52-60页 |
4.2.1 开启下位机的实现 | 第52-55页 |
4.2.2 下位机和服务器通信协议的实现 | 第55-58页 |
4.2.3 硬件客户端对指令进行解码的实现 | 第58-60页 |
4.3 数据接收处理模块的实现 | 第60-65页 |
4.3.1 电源测试数据接收的实现 | 第60-62页 |
4.3.2 测量仪器测试数据接收的实现 | 第62-63页 |
4.3.3 人工巡线仪测试数据接收的实现 | 第63-65页 |
4.4 数据展示模块的实现 | 第65-67页 |
4.5 阴极保护附属设施管理的实现 | 第67-68页 |
4.6 用户角色和权限管理模块的实现 | 第68-70页 |
4.7 数据库设计的实现 | 第70-71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五章 服务器软件测试和功能展示 | 第72-82页 |
5.1 测试目的和测试条件 | 第72页 |
5.2 测试用例的选择 | 第72-74页 |
5.3 服务器功能测试结果与展示 | 第74-81页 |
5.3.1 登录界面 | 第74-75页 |
5.3.2 服务器主界面 | 第75页 |
5.3.3 下位机操作界面 | 第75-77页 |
5.3.4 数据展示模块界面 | 第77-79页 |
5.3.5 管理员操作模块 | 第79-8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2-84页 |
6.1 总结 | 第82页 |
6.2 展望 | 第82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8页 |
致谢 | 第88-9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90-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