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缩略语表 | 第10-12页 |
1 引言 | 第12-23页 |
1.1 心包积水-肝炎综合征的概述 | 第12页 |
1.2 病原学 | 第12-15页 |
1.2.1 腺病毒分类 | 第12-13页 |
1.2.2 禽腺病毒形态学和理化特性 | 第13-14页 |
1.2.3 FAdV分子生物学 | 第14-15页 |
1.3 禽腺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| 第15-17页 |
1.3.1 禽腺病毒病在国内外的流行情况 | 第16页 |
1.3.2 4型禽腺病毒病在国内的流行情况 | 第16-17页 |
1.4 禽腺病毒病的病理学研究 | 第17-19页 |
1.4.1 病理形态学 | 第17-18页 |
1.4.2 发病机理 | 第18-19页 |
1.5 4型禽腺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| 第19-21页 |
1.5.1 临床诊断 | 第19页 |
1.5.2 分离鉴定 | 第19页 |
1.5.3 病理学诊断 | 第19-20页 |
1.5.4 血清学诊断 | 第20页 |
1.5.5 分子生物学诊断 | 第20-21页 |
1.5.6 防治措施 | 第21页 |
1.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1-23页 |
2 FAdV北京周边发病情况调查 | 第23-29页 |
2.1 材料 | 第23页 |
2.1.1 病料 | 第23页 |
2.1.2 主要试剂 | 第23页 |
2.1.3 主要仪器及设备 | 第23页 |
2.2 方法 | 第23-25页 |
2.2.1 FAdV抗体ELISA检测 | 第23-24页 |
2.2.2 FAdV的PCR检测 | 第24-25页 |
2.2.3 基因组序列测定和进化树分析 | 第25页 |
2.3 结果 | 第25-27页 |
2.3.1 FAdV抗体ELISA检测结果 | 第25页 |
2.3.2 目的基因PCR扩增结果 | 第25-26页 |
2.3.3 基因组序列检测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| 第26-27页 |
2.4 讨论 | 第27-28页 |
2.5 小结 | 第28-29页 |
3 FAdV的分离鉴定 | 第29-59页 |
3.1 材料 | 第29-30页 |
3.1.1 病料 | 第29页 |
3.1.2 实验动物 | 第29页 |
3.1.3 主要试剂 | 第29页 |
3.1.4 主要仪器与设备 | 第29页 |
3.1.5 动物实验地点 | 第29-30页 |
3.2 方法 | 第30-36页 |
3.2.1 病毒分离 | 第30页 |
3.2.2 红细胞凝集试验(HA) | 第30页 |
3.2.3 FAdV、CAV、REV、ALV-J、MDV的PCR检测 | 第30-33页 |
3.2.4 分离毒株三种不同途径感染鸡胚比较 | 第33页 |
3.2.5 分离毒株ELD_(50)测定 | 第33页 |
3.2.6 FAdV-ELF6感染LMH细胞试验 | 第33-34页 |
3.2.7 病毒中和试验 | 第34页 |
3.2.8 动物回归试验 | 第34-36页 |
3.3 结果 | 第36-55页 |
3.3.1 病毒分离结果 | 第36页 |
3.3.2 红细胞凝集(HA)试验 | 第36-37页 |
3.3.3 FAdV、CAV、REV、ALV-J、MDV PCR检测结果 | 第37页 |
3.3.4 分离毒株三种不同途径感染鸡胚比较 | 第37-41页 |
3.3.5 分离毒株ELD_(50)测定 | 第41-42页 |
3.3.6 FAdV-ELF6感染LMH细胞试验结果 | 第42-43页 |
3.3.7 病毒中和试验 | 第43页 |
3.3.8 动物回归试验 | 第43-55页 |
3.4 讨论 | 第55-58页 |
3.5 小结 | 第58-59页 |
4 FAdV-BP株免疫原性的研究 | 第59-61页 |
4.1 材料 | 第59页 |
4.1.1 毒株 | 第59页 |
4.1.2 实验动物 | 第59页 |
4.1.3 主要仪器和设备 | 第59页 |
4.1.4 动物实验地点 | 第59页 |
4.2 方法 | 第59-60页 |
4.2.1 灭活病毒免疫 | 第59页 |
4.2.2 攻毒试验 | 第59-60页 |
4.3 结果 | 第60页 |
4.4 讨论 | 第60页 |
4.5 小结 | 第60-61页 |
5 结论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9页 |
附录 | 第69-7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