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工艺美术论文--中国工艺美术论文--工商工艺美术论文

基于形态构造下的汉字典故类书籍设计研究--以《汉字百话》为例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一、引言第9-13页
    (一)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 中国书籍形态设计的根源——汉字的出现第9页
        2. 书籍形态设计正面临的难题第9页
        3. 汉字典故类书籍设计存在的问题第9页
    (二)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第9-11页
    (三) 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及创新点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 研究的目的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2. 研究的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3. 创新点第12页
    (四) 论文采取的措施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 调查研究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2. 学科统筹研究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3. 对比分析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4. 功能分析法第12-13页
二、书籍形态构造与汉字典故类书籍现状分析第13-24页
    (一) 书籍形态构造的发展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 国外书籍形态构造的发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 国内书籍形态构造的发展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3. 国内外书籍形态构造横向对比分析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4. 传统书籍形态与电子书形态纵向对比分析第16-17页
    (二) 汉字典故类书籍构造现状分析第17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 汉字典故类书籍概述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 汉字典故类书籍的需求性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. 国外汉字典故类书籍设计分析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4. 国内汉字典故类书籍案例分析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5. 国内典型书籍案例分析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6. 汉字典故类书籍与其他类别书籍的区别第22-24页
三、汉字典故类书籍形态构造研究与表现方法剖析第24-38页
    (一) 书籍形态构造的概念和语境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 书籍设计的概念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 书籍设计与书籍装帧的区别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 书籍形态概念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4. 审美形态概念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5. 现代书籍美学的价值标准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6. “世界最美的书”的评判标准第27页
    (二) 汉字典故类书籍形态设计思维模式分析研究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 内容构造精简易读——核化表现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 内容构造复合诱导——复合表现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 设计理念下的汉字典故类书籍形态设计思维表达形式第29页
    (三) 汉字典故类书籍内容构造特点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(四) 形态下汉字典故类书籍形态特征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 设计阅读上的实用性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 归纳获取上的文化性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 展现阅读上的审美性第32页
    (五) 汉字典故类书籍形态与阅读关系研究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 读者主观能动阅读体验研究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 汉字典故类书籍形态内在构造的阅读方式第33页
    (六) 汉字典故类书籍形态的全方位整体构造系统表现解析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 汉字典故类书籍形态设计平面构造形式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 汉字典故类书籍形态设计三维构造形式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 汉字典故类书籍形态设计多维构造方法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 汉字典故类书籍形态空间结构对读者产生的心理空间形态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5. 汉字典故类书籍形态功能——五感设计第35-36页
    (七) 书籍形态的创新探究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 书籍形态设计变革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 书籍审美形态升华第37-38页
四、基于形态构造中的汉字典故类书籍设计策略与创新原则第38-52页
    (一) 汉字典故类书籍设计策略第38页
    (二) 读者的阅读体验调研第38-39页
    (三) 汉字典故类书籍设计空间形态构造与表现策略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 汉字典故类书籍设计的视觉空间表现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 汉字典故类书籍设计的展示空间表现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 汉字典故类书籍设计的心理空间表现第40页
    (四) 形成汉字典故类书籍形态构造设计的创新原则第40-47页
        1. 利用展示方式强化汉字典故类书籍视觉表述的独特性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 利用材质与印刷工艺强化汉字典故类书籍可触摸的特性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 利用阅读心理提炼别具一格的汉字典故类书籍“味道”第47页
    (五) 汉字典故类书籍新形态构造的深度探索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1. 读者需求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2. 工艺创新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 材料与技术表现第49-50页
    (六) 汉字典故类书籍形态空间设计的形式美感体现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1. 汉字典故类书籍形态空间设计的变化与统一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2. 汉字典故类书籍形态空间设计的对比与和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 汉字典故类书籍形态空间设计的整体与局部第51-52页
五、创新实践设计——《汉字百话》书籍装帧设计第52-66页
    (一) 《汉字百话》书籍简介及资料剖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1. 《汉字百话》简介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2. 资料分类整理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 汉字趣味性表现与创新第52-53页
    (二) 《汉字百话》书籍设计形态构造物化过程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1. 《汉字百话》书籍形态构造的物性设计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 《汉字百话》书籍形态构造的物性设计的表现手法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 《汉字百话》书籍形态构造的物性设计的材质表现第54-55页
    (三) 《汉字百话》书籍形态构造表现要素的运用第55-61页
        1. 文字编排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 可视图像的表达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 色彩性格的准确性运用表达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 印刷材料性格的选择和把握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 时间——“时间”概念的信息编辑思维方式第61页
    (四) 《汉字百话》书籍设计形态构造表现的技术支持第61-62页
    (五) 《汉字百话》书籍设计信息传达的整体构造表现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1. 《汉字百话》书籍内容的整体构造表现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2. 《汉字百话》书籍五感设计表现第62-63页
    (六)《汉字百话》书籍设计构造与表现的意义及总结第63-66页
六、结语第66-67页
注释第67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6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-70页
致谢第70-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物流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研究
下一篇:幼儿园室内空间色彩指向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