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引言 | 第8-9页 |
| 一、研究背景 | 第9-12页 |
| (一) 有关抗战文学的争议 | 第9页 |
| (二) 文学期刊与抗战文学的关系 | 第9-10页 |
| (三) 桂林文化城与抗战文学的关系 | 第10-12页 |
| 二、《文学创作》《当代文艺》的刊物概况 | 第12-16页 |
| 三、《文学创作》《当代文艺》的文学风貌 | 第16-25页 |
| (一) 直面战争的残酷 | 第16-17页 |
| (二) 控诉社会的黑暗 | 第17-19页 |
| (三) 塑造心中的英雄 | 第19-21页 |
| (四) 在日常生活中找寻希望 | 第21-22页 |
| (五) 从自然风光中藉以安慰 | 第22-25页 |
| 四、《文学创作》《当代文艺》的文体特征 | 第25-35页 |
| (一) 讽刺与暴露 | 第25-26页 |
| (二) 重写与改编 | 第26-28页 |
| (三) “问题小说”的延续发展 | 第28-30页 |
| (四) 散文随笔中的“中年气息” | 第30-32页 |
| (五) 回归内心与回望故乡 | 第32-35页 |
| 结语 | 第35-36页 |
| 注释 | 第36-3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| 致谢 | 第40-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