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6页 |
1.1 Cu-SSZ-13的制备 | 第10-12页 |
1.1.1 液相离子交换法 | 第10-11页 |
1.1.2 固态离子交换法 | 第11页 |
1.1.3 微波辐射合成法 | 第11页 |
1.1.4 原位水热合成法 | 第11-12页 |
1.2 Gu-SSZ-13的应用 | 第12-17页 |
1.2.1 甲烷直接氧化制甲醇 | 第12-13页 |
1.2.2 甲醇制烯烃 | 第13-14页 |
1.2.3 脱除汽车尾气NO_x | 第14-17页 |
1.2.4 气体吸附 | 第17页 |
1.3 对比SSZ-13和SAPO-34在甲醇制烯烃中的研究进展 | 第17-24页 |
1.3.1 催化剂的酸强度和酸中心密度 | 第18-19页 |
1.3.2 催化剂的烃池物种及其反应途径 | 第19-22页 |
1.3.3 催化剂的积炭机理 | 第22-24页 |
1.4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| 第24-26页 |
1.4.1 课题研究意义 | 第24-25页 |
1.4.2 论文主要工作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| 第26-32页 |
2.1 实验原料与仪器 | 第26-27页 |
2.1.1 实验原料 | 第26-27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27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2.1 分子筛的合成步骤 | 第27-28页 |
2.2.2 分子筛的改性步骤 | 第28页 |
2.3 分子筛的测试方法 | 第28-29页 |
2.3.1 分子筛的表征方法 | 第28页 |
2.3.2 分子筛的MTO性能评价方法 | 第28-29页 |
2.4 MTO反应产物的分析方法 | 第29-32页 |
2.4.1 色谱分析条件 | 第29-30页 |
2.4.2 MTO反应气体产物的分布及其校正因子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Cu-SSZ-13的合成及其MTO性能 | 第32-44页 |
3.1 铜源对Cu-SSZ-13性能的影响 | 第32-36页 |
3.1.1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32页 |
3.1.2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32-34页 |
3.1.3 MTO催化性能 | 第34-36页 |
3.2 氢氧化钠的量对Cu-SSZ-13性能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3.2.1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36页 |
3.2.2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36-38页 |
3.3 硅铝比对Cu-SSZ-13性能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3.3.1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38页 |
3.3.2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38-39页 |
3.3.3 MTO催化性能 | 第39-40页 |
3.4 加入水的量对Cu-SSZ-13性能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3.4.1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40页 |
3.4.2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40-41页 |
3.4.3 MTO催化性能 | 第41页 |
3.5 晶化时间对Cu-SSZ-13性能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3.5.1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41-42页 |
3.5.2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42页 |
3.5.3 MTO催化性能 | 第42-43页 |
3.6 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Cu-SSZ-13的金属改性及其MTO性能 | 第44-50页 |
4.1 金属改性催化剂的制备 | 第44页 |
4.2 金属改性催化剂的表征 | 第44-47页 |
4.2.1 XRF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2.2 XRD分析 | 第45页 |
4.2.3 BET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2.4 NH_3-TPD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3 金属改性Cu-SSZ-13的MTO性能评价 | 第47-48页 |
4.4 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五章 Cu-SSZ-13的酸处理改性及其MTO性能 | 第50-52页 |
5.1 酸处理改性Cu-SSZ-13的制备 | 第50页 |
5.2 酸处理改性Cu-SSZ-13的MTO性能评价 | 第50-51页 |
5.3 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64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