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8-12页 |
0.1 阿里夫·德里克其人其思 | 第8-9页 |
0.2 关于德里克的研究概述 | 第9-11页 |
0.3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思路 | 第11-12页 |
第1章“全球现代性”的全球化之维 | 第12-24页 |
1.1“全球现代性”的起源与语境 | 第12-15页 |
1.1.1“全球现代性”的起源:欧洲现代性 | 第12-13页 |
1.1.2“全球现代性”的语境: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| 第13-15页 |
1.2“全球现代性”的全球化之维的内涵、特征及后果 | 第15-24页 |
1.2.1“全球现代性”的内涵 | 第15-17页 |
1.2.2“全球现代性”的特征 | 第17-19页 |
1.2.3“全球现代性”的后果 | 第19-24页 |
第2章“全球现代性”的本土化抵抗之维 | 第24-35页 |
2.1 本土与全球 | 第24-30页 |
2.1.1 全球的本土化 | 第24-25页 |
2.1.2 本土的全球化 | 第25-28页 |
2.1.3 作为反抗的本土 | 第28-30页 |
2.2 全球现代性时代的文化和宗教与新的全球文化 | 第30-35页 |
2.2.1 全球现代性时代的文化和宗教 | 第31-33页 |
2.2.2 新的全球文化 | 第33-35页 |
第3章“全球现代性”理论的贡献 | 第35-43页 |
3.1“全球现代性”的阶级性揭示与后殖民批判 | 第35-40页 |
3.1.1 阶级性揭示 | 第35-37页 |
3.1.2 后殖民性批判 | 第37-40页 |
3.2“全球现代性”理论的中国特色 | 第40-43页 |
3.2.1 聚焦中国 | 第40页 |
3.2.2 儒家资本主义的批判 | 第40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个人简历、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