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中国哲学论文--先秦哲学(~前220年)论文--儒家论文--荀子(荀况,公元前313~前238年)论文

荀子国家治理伦理思想研究

中文摘要第5-6页
英文摘要第6页
1 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的背景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选题的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综述第10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小结第14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文献研究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历史研究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比较研究法第15-16页
2.荀子国家治理伦理思想相关概念界定第16-20页
    2.1 国家治理与国家治理伦理第16-18页
    2.2 荀子国家治理思想与荀子国家治理伦理思想第18-20页
3 荀子国家治理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第20-29页
    3.1 荀子国家治理伦理思想的人性根据——“性恶论”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人性恶——国家治理的人性假设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“化性起伪”——治理主体向善的转向路径第21-22页
    3.2 荀子国家治理伦理思想的形上基础——“天人相分”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“明于天人相分”——良善之治的外在根据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“制天命而用之”——彰显治理主体的能动性第24-25页
    3.3 荀子国家治理伦理思想的认识论基础——“知之在人”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“治之要在于知道”——国家治理以善为要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“虚壹而静”——治理主体知善的实践路径第26-29页
4 荀子国家治理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第29-39页
    4.1 荀子国家治理价值理念——“王霸兼用”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在继承中创新“王道”与“霸道”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兼用“王道”与“霸道”达到善治第30-31页
    4.2 荀子国家治理伦理原则——“隆礼重法”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以“礼”构建善政体系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援法入礼完善国家治理第33-34页
    4.3 荀子国家治理伦理方略——“明分使群”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以“分”确立社会秩序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“群居和一”的社会理想第35-36页
    4.4 荀子国家治理价值目标——“足国裕民”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“节用以礼”促进国强民富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“裕民以政”注重强国富民的制度设计第37-39页
5 荀子国家治理伦理思想的当代启示第39-45页
    5.1 以“足国裕民”促进共同富裕第39-40页
    5.2 以立德修身提升国家治理主体道德修养第40-42页
    5.3 以“隆礼重法”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第42-43页
    5.4 以“明分使群”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第43-45页
结语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50页
附录第50-51页
致谢第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孔子社会治理伦理思想研究
下一篇:相依结构下重尾增量随机加权和的尾概率渐近性态及其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