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初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数学论文

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

中文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绪论第11-22页
    1.1 选题缘由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小学数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趋势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校本课程开发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非凡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小学数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榜样作用不容小觑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关于对校本课程开发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研究有待改进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校本课程开发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小学数学教师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教师专业成长第13-14页
    1.4 文献综述第14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研究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的相关研究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第19-20页
    1.5 研究设计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总体思路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对象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研究内容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研究方法第21-22页
2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专业成长故事第22-39页
    2.1 唐老师的故事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唐老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情况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唐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专业成长所获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唐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专业成长所惑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唐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专业成长所望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小结第25-26页
    2.2 李老师的故事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李老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情况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李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专业成长所获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李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专业成长所惑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李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专业成长所望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小结第29页
    2.3 陈老师的故事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陈老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情况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陈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专业成长所获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陈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专业成长所惑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陈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专业成长所望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小结第33-34页
    2.4 刘老师的故事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刘老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情况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刘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专业成长所获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刘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专业成长所惑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刘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专业成长所望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小结第38-39页
3 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反思第39-45页
    3.1 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体现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带动了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情意的发展第40-41页
    3.2 小学数学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专业成长的一般特点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自主性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多样性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持续性第42页
    3.3 小学数学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外在因素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内在因素第43-45页
4 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与建议第45-48页
    4.1 提高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第45页
    4.2 提升教师的合作开发意识,共同成长第45-46页
    4.3 强化学校支持与管理第46-47页
    4.4 课程专家参与,引领提升第47-48页
5 结语第48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2页
附录A第52-53页
致谢第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分时系统的ZigBee无线传感器星型网络冲突避免研究
下一篇:单晶硅片的表面织构化与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