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森林树种论文--竹论文

黄甜竹组织培养快繁体系建立及其机理研究

摘要第8-12页
ABSTRACT第12-16页
1 前言第17-28页
    1.1 竹类资源研究及利用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竹类资源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竹类植物的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1.2 黄甜竹的研究及利用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黄甜竹概况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黄甜竹价值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黄甜竹的繁殖技术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黄甜竹的研究现状第20-21页
    1.3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概况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植物组织培养内容及现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禾本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现状第22页
    1.4 竹类植物的组织研究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"以芽繁芽"微体快速繁殖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竹类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现状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竹类植物组织培养影响因子第24-26页
    1.5 植物组织培养内源激素的研究第26-27页
    1.6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研究目标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研究内容第27-28页
2 研究方法第28-43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仪器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试验材料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试验试剂与培养基的配制第28页
    2.2 试验方法第28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植物组织培养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内源激素测定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2.3 试验设计第35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无菌环境与启动培养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激素配比筛选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芽诱导培养的激素配比筛选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芽增殖培养的激素配比筛选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再生植株生根培养的激素配比筛选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炼苗移栽培养第42-43页
3 结果与分析第43-73页
    3.1 无菌环境与启动培养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结果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不同采样时间对黄甜竹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结果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几种不同抗揭化措施对外植体褐变的影响结果第48-49页
    3.2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激素配比筛选第49-52页
    3.3 芽诱导培养第52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芽诱导培养的激素配比筛选结果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芽诱导内源激素测定结果第55-58页
    3.4 芽增殖培养第58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芽增殖培养的激素配比筛选结果第58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芽增殖内源激素测定结果第63-65页
    3.5 再生植株生根培养第65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再生植株生根培养的激素配比筛选结果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再生植株生根培养阶段内源激素测定结果第68-71页
    3.6 炼苗移栽培养第71-73页
4 结论与讨论第73-79页
    4.1 结论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无菌环境与启动培养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抗褐化处理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愈伤组织诱导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丛生芽诱导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丛生芽增殖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再生植株生根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7 炼苗及移栽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8 内源激素测定第74-75页
    4.2 讨论第75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黄甜竹组织培养体系研究第75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黄甜竹组织培养机理第78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5页
附录第85-86页
图版第86-89页
致谢第89-90页

论文共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吉林省桦甸地区冰湖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
下一篇:辽西八家子钼铅锌(银)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成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