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社会学论文--社会工作、社会管理、社会规划论文

深圳“社工+义工”社区服务模式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2页
    1.1 研究缘起及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缘起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的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 1.3 有关概念的界定第17-18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1.5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结构第20-22页
第2章 深圳市社区服务状况第22-39页
    2.1 深圳市社区发展历程第22页
    2.2 深圳传统社区服务情况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传统社区服务的定义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传统社区服务模式的不足第24-26页
    2.3 义工单一介入情况下的社区服务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义工介入社区服务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义工单一介入社区服务的不足第27-29页
    2.4 社工单一介入情况下的社区服务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社工介入社区服务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社工单一介入社区服务的不足第30-32页
    2.5 “社工+义工”社区服务模式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“社工+义工”社区服务模式提出的背景和原因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“社工+义工”联动的内涵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“社工+义工”联动分析第35-38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8-39页
第3章 深圳市“社工+义工”社区服务模式实证分析第39-57页
    3.1 华富街道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概况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成立的背景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中心的服务宗旨和服务目标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中心的服务内容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中心的组织架构第40-42页
    3.2 中心的管理模式和资源整合分析第42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中心的管理模式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中心的主要活动和成效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中心的资源整合分析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中心“社工+义工”联动模式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3.3 华富街道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运行模式的可借鉴之处第50-51页
    3.4 “社工+义工”社区服务模式对比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与传统社区服务模式对比分析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与美国、新加坡、香港的先进经验对比第53-56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4章 完善“社工+义工”社区服务模式的建议第57-62页
    4.1 政府角度的建议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转变思维观念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合理发挥主导作用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保障多渠道的经费来源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完善制度保障第59页
    4.2 队伍建设方面的建议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加强义工队伍建设第60页
    4.3 社会层面的建议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强化社会共识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培育社区公民意识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提高社会监督力度第61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1-62页
结论与思考第62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7页
致谢第67-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我国姓名权商业利用的立法规制
下一篇:从石涛谈山水画中笔墨的个性化与表现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