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9页 |
1.2 光伏发电产业的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1 国外光伏发展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2 国内光伏发展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光伏发电与并网概述 | 第11-13页 |
1.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6页 |
第2章 光伏电池建模及仿真 | 第16-26页 |
2.1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与分类 | 第16-19页 |
2.1.1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| 第16-17页 |
2.1.2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| 第17-19页 |
2.2 光伏阵列的建模 | 第19-25页 |
2.2.1 光伏阵列的性能指标 | 第19-20页 |
2.2.2 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 | 第20-22页 |
2.2.3 光伏阵列的仿真 | 第22-25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太阳能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 | 第26-44页 |
3.1 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的原理 | 第26-27页 |
3.2 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的方法 | 第27-34页 |
3.2.1 基于不同参数选择的间接控制法 | 第27-28页 |
3.2.2 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智能控制法 | 第28-30页 |
3.2.3 直接控制法 | 第30-34页 |
3.3 直流—直流变换电路 | 第34-38页 |
3.3.1 直流—直流变换电路的分类 | 第34-38页 |
3.4 仿真模型 | 第38-39页 |
3.4.1 最大功率点跟踪的仿真 | 第38-39页 |
3.4.2 升压斩波电路的仿真 | 第39页 |
3.5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39-43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4章 太阳能并网电路的研究 | 第44-52页 |
4.1 太阳能并网逆变电路的分类 | 第44-46页 |
4.1.1 隔离型光伏逆变器 | 第44-45页 |
4.1.2 非隔离型光伏逆变器 | 第45-46页 |
4.2 太阳能逆变器并网的相关技术指标 | 第46-47页 |
4.3 太阳能逆变并网的主电路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4 逆变器的电流跟踪控制 | 第48-49页 |
4.5 仿真模型及结果 | 第49-51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5章 太阳能电源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 | 第52-64页 |
5.1 太阳能电源接入配电网中电压分布模型的建立 | 第52-59页 |
5.1.1 太阳能电源为“负负荷”构建模型 | 第52-56页 |
5.1.2 太阳能电源为“电源”构建模型 | 第56-59页 |
5.2 单个太阳能电源接入辐射式配电网对电压分布的影响 | 第59-62页 |
5.2.1 在不同位置接入容量相同的太阳能电源 | 第59-60页 |
5.2.2 在相同位置分别接入不同容量的太阳能电源 | 第60-62页 |
5.2.3 在相同位置分别接入不同运行状态的太阳能电源 | 第62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结论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| 第70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