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财政、国家财政论文--中国财政论文--国家公债、债券、外债论文

乡镇政府性债务的形成与治理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现有研究述评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标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标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6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、技术路线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技术路线第17-18页
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第18-22页
    2.1 理论基础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政府债务相关理论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债务风险相关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2.2 我国乡镇政府性债务的概念第19页
    2.3 我国乡镇政府性债务的特点第19-20页
    2.4 我国乡镇政府性债务的分类第20-22页
第三章 我国乡镇政府性债务现状第22-25页
    3.1 我国不同地域乡镇政府性债务负担情况第22-24页
    3.2 我国乡镇政府性债务负担特点第24-25页
第四章 我国乡镇政府性债务形成原因分析第25-33页
    4.1 财政权限与管理权限不成正比第25-27页
    4.2 乡镇公务员考核机制存在问题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主要领导任职期限过短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以经济指标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无完整系统的离任审计制度第28-29页
    4.3 乡镇融资平台债务负担严重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融资平台融资成本过大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融资平台权责不清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融资模式过于单一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融资平台人员专业素质欠缺第31页
    4.4 无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第31-33页
第五章 我国乡镇政府性债务治理措施第33-45页
    5.1 合理确定财权与事权的比例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科学定位乡镇经济职能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深化分税制度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第36-37页
    5.2 完善公务员考核机制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合理安排领导任职期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弱化经济指标,多因素考核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细化离任审计制度,建立债务负责制第38-40页
    5.3 控制融资平台债务总量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降低融资成本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规范融资平台操作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丰富融资模式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提高融资人员素质第42-43页
    5.4 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平台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构建预警平台组织体系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搭建预警平台预警系统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完善预警平台监督措施第44-45页
结论第45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5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1-52页
致谢第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冷疗方式对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性肌肉微损伤时序性恢复的影响
下一篇:微压氧对大强度训练大鼠氧化应激和毛细血管再生相关因子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