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3-25页 |
1.1 癌症中美现状 | 第13-18页 |
1.2 聚合物偶联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| 第18-20页 |
1.3 肿瘤穿透肽修饰的肿瘤靶向递药系统 | 第20-24页 |
1.3.1 胶质母细胞瘤背景介绍 | 第20-21页 |
1.3.2 胶质母细胞瘤靶向纳米药物背景 | 第21页 |
1.3.3 肿瘤穿透肽修饰的纳米递药系统 | 第21-24页 |
1.4 本课题设计思路和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1.4.1 本课题设计思路 | 第24页 |
1.4.2 本课题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肿瘤靶向肽RGERPPR表征及RGERPPR-PEG-DSPE的合成及表征 | 第25-31页 |
2.1 概述 | 第25页 |
2.2 实验材料 | 第25-26页 |
2.2.1 试验仪器和试剂 | 第25-26页 |
2.3 方法 | 第26-27页 |
2.3.1 神经胶质瘤穿透肽C-RGERPPR的表征 | 第26页 |
2.3.2 RGERPPR-PEG-DSPE的制备和表征 | 第26-27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27-30页 |
2.4.1 C-RGERPPR多肽的表征 | 第27-28页 |
2.4.2 RGERPPR-PEG3400-DSPE的表征 | 第28-3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物理包裹作用RGERPPR-PEG-DSPE修饰PGG-PTX的纳米递药系统的制备和表征 | 第31-40页 |
3.1 概述 | 第31页 |
3.2 试验材料 | 第31-32页 |
3.3 方法 | 第32-35页 |
3.3.0 PGG-PTX递药系统的制备 | 第32-33页 |
3.3.1 RGE-PEG-DSPE/PGG-PTX递药系统的制备 | 第33-34页 |
3.3.2 RGE-PEG-DSPE/PGG-PTX递药系统的表征 | 第34-35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35-38页 |
3.4.1 RGE-PEG-DSPE/PGG-PTX递药系统的粒径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4.2 RGE-PEG-DSPE/PGG-PTX递药系统的形态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4.3 RGE-PEG-DSPE/PGG-PTX递药系统载药量分析 | 第37页 |
3.4.4 RGE-PEG-DSPE/PGG-PTX递药系统长期稳定性分析 | 第37页 |
3.4.5 RGE-PEG-DSPE/PGG-PTX递药系统体外药物释放 | 第37-3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RGE-PEG-DSPE/PGG-PTX纳米递药系统体外生物学评价 | 第40-48页 |
4.1 概述 | 第40页 |
4.2 试验材料 | 第40-41页 |
4.2.1 实验仪器和试剂 | 第40-41页 |
4.2.2 实验细胞株 | 第41页 |
4.3 方法 | 第41-44页 |
4.3.1 U87MG和HUVEC细胞培养 | 第41-42页 |
4.3.2 体外神经胶质瘤细胞摄取试验 | 第42-43页 |
4.3.3 体外溶血性试验 | 第43-44页 |
4.4 结果与讨论 | 第44-47页 |
4.4.1 体外神经胶质瘤细胞摄取试验 | 第44-45页 |
4.4.2 体外溶血性试验 | 第45-4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RGE-PEG-DSPE/PGG-PTX纳米递药系统的体内外抗神经胶质瘤活性评价 | 第48-54页 |
5.1 概述 | 第48页 |
5.2 试验材料 | 第48-49页 |
5.2.1 实验仪器和试剂 | 第48-49页 |
5.2.2 实验动物 | 第49页 |
5.3 方法 | 第49-50页 |
5.3.1 U87MG和HUVEC细胞培养 | 第49页 |
5.3.2 体外抗神经胶质瘤细胞试验 | 第49-50页 |
5.3.3 体内抗神经胶质瘤试验 | 第50页 |
5.4 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3页 |
5.4.1 体外抗神经胶质瘤细胞活性试验 | 第50-52页 |
5.4.2 体内抗神经胶质瘤试验 | 第52-53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论文总结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附图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3页 |
硕士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