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7-27页 |
1.1 引言 | 第17-19页 |
1.2 协作无线网络相关技术介绍 | 第19-22页 |
1.2.1 能量协作:协作通信技术 | 第19-20页 |
1.2.2 频谱协作:认知无线电技术 | 第20-22页 |
1.2.3 协作认知无线电网络:能量协作+频谱协作 | 第22页 |
1.3 研究现状分析 | 第22-24页 |
1.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| 第24-26页 |
1.5 论文的组织结构 | 第26-27页 |
第二章 降低干扰的协作拓扑控制技术研究 | 第27-47页 |
2.1 引言 | 第27-28页 |
2.2 相关工作 | 第28-29页 |
2.3 系统模型及问题定义 | 第29-34页 |
2.3.1 适用于协作传输的节点干扰模型 | 第29-31页 |
2.3.2 降低干扰的功率分配方案 | 第31-33页 |
2.3.3 问题形式化定义 | 第33-34页 |
2.4 降低最大干扰的DBS算法 | 第34-37页 |
2.4.1 DBS算法详细描述 | 第34-36页 |
2.4.2 DBS算法性能分析 | 第36-37页 |
2.5 降低平均干扰的DBCT算法 | 第37-42页 |
2.5.1 DBCT算法详细描述 | 第37-39页 |
2.5.2 降低平均干扰问题的NP-hardness证明 | 第39页 |
2.5.3 DBCT算法性能分析 | 第39-42页 |
2.6 仿真验证 | 第42-45页 |
2.6.1 仿真环境设置 | 第42-43页 |
2.6.2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3-45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三章 保证长期社会福利的频谱拍卖机制研究 | 第47-65页 |
3.1 引言 | 第47-49页 |
3.2 相关工作 | 第49-50页 |
3.3 系统模型及问题定义 | 第50-54页 |
3.3.1 系统模型 | 第50-51页 |
3.3.2 相关概念 | 第51-52页 |
3.3.3 问题形式化定义 | 第52-54页 |
3.4 ORSA单轮拍卖机制设计 | 第54-57页 |
3.4.1 ORSA拍卖机制细节 | 第54-55页 |
3.4.2 ORSA性能分析 | 第55-57页 |
3.5 PSA定期拍卖框架 | 第57-61页 |
3.5.1 PSA框架详细描述 | 第58页 |
3.5.2 PSA性能分析 | 第58-61页 |
3.6 仿真验证 | 第61-64页 |
3.6.1 仿真环境设置 | 第61页 |
3.6.2 PSA的社会福利比分析 | 第61-62页 |
3.6.3 与相关工作的性能比较 | 第62-64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四章 提升网络容量的信道及汇节点联合分配问题研究 | 第65-83页 |
4.1 引言 | 第65-67页 |
4.2 相关工作 | 第67-68页 |
4.3 系统模型及问题分析 | 第68-75页 |
4.3.1 系统模型介绍 | 第68-69页 |
4.3.2 信道切换问题 | 第69-70页 |
4.3.3 传输容量 | 第70-71页 |
4.3.4 干扰模型 | 第71页 |
4.3.5 问题描述 | 第71-75页 |
4.4 基于线性松弛技术的贪心算法 | 第75-78页 |
4.4.1 GS-CSA分步贪心算法 | 第75-76页 |
4.4.2 MF-CSA容量贪心算法 | 第76-78页 |
4.4.3 算法复杂度分析 | 第78页 |
4.5 仿真验证 | 第78-82页 |
4.5.1 仿真环境设置 | 第78-79页 |
4.5.2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79-82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82-83页 |
第五章 协作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资源拍卖机制设计 | 第83-107页 |
5.1 引言 | 第83-85页 |
5.2 相关工作 | 第85-87页 |
5.2.1 未应用拍卖的相关工作 | 第86页 |
5.2.2 基于拍卖机制的相关工作 | 第86-87页 |
5.3 系统模型及问题定义 | 第87-91页 |
5.3.1 协作通信模型 | 第87页 |
5.3.2 网络架构及设计原理 | 第87-89页 |
5.3.3 拍卖模型 | 第89-90页 |
5.3.4 经济性质 | 第90-91页 |
5.4 TERA真实拍卖机制 | 第91-97页 |
5.4.1 步骤一:第二层拍卖 | 第92页 |
5.4.2 步骤二:第一层拍卖 | 第92-94页 |
5.4.3 步骤三:次用户付费 | 第94页 |
5.4.4 TERA的经济性质分析 | 第94-95页 |
5.4.5 TERA的收益分析 | 第95-97页 |
5.5 UERA公平拍卖机制 | 第97-101页 |
5.5.1 UERA的第二层拍卖机制设计 | 第97-98页 |
5.5.2 UERA的性能分析 | 第98-101页 |
5.6 仿真验证 | 第101-105页 |
5.6.1 仿真环境设置 | 第101页 |
5.6.2 运行时间分析 | 第101-102页 |
5.6.3 收益与近似诚实的权衡 | 第102-103页 |
5.6.4 TERA及UERA的收益分析 | 第103-105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105-107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07-111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107-108页 |
6.2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| 第108-11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1-117页 |
附录A 关于定理5.5.2的case 3的证明 | 第117-119页 |
致谢 | 第119-12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21-122页 |